第18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本課教學流程圖:
【說明】框架中的“拓展”是指知識內容的拓展,通過廣泛收集外交事業的成就的資料,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思維的創新能力;框架中的“鏈接”是指通過找出在世界上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發現我國外交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培養學生發現歷史問題和解釋歷史問題的能力,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引入
方法1
激趣引入法
利用多媒體演示:1971年7月15日,北京、華盛頓同時發表了一篇公告,這篇不到200字的公告一發表,就震動了整個世界,一篇短短的公告競有這樣大的影響!畫外音響起: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這樣可以引發懸念,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愿聞其詳”。引入新課。
方法2
憶舊導新法
回憶上一節內容,我們可以得出“新中國外交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局面”的結論,讓學生思考:“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學生回憶發言)引導學生思考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然后教師總結,關鍵是新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引入新課。
方法3
情境引入法
XX年是尼克松訪華30周年,有這樣的一篇報道:尼克松之女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爾,再次來到北京,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一個紀念尼克松訪華30周年展覽。在展覽現場,一場穿越歷史時空的對話,使人們回想起尼克松改變中美關系進程的破冰之旅,毛澤東、周恩來、尼克松等歷史人物的偉大風采于談笑間再現。尼克松改變中美關系進程的破冰之旅是什么呢?引入新課。
方法4
圖片引入
多媒體出示周恩來與尼克松握手的照片,畫外音響起:“周恩來站在舷梯腳前,在寒風中沒戴帽子,厚厚的大衣也掩蓋不住他的瘦弱。我們下梯走到快一半時他開始鼓掌。我略停一下,也按中國的習慣鼓掌相報。我知道,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福斯特•杜勒斯拒絕同周恩來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級向他走去并伸出我的手。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我被介紹給所有中國官員,然后站在周恩來的左邊,此時軍樂隊演奏兩國國歌。在共產黨中國心臟的刮風的跑道上,《星條旗歌》在我聽來從來沒有這么激動人心!眲撛O情境,由此導入新課。
五、重點解決和難點突破
本節的重點是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袊诼摵蠂戏ㄏ坏幕謴汀
本課的難點有兩個:一是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一是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結合有關圖文資料,找出從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到尼克松主動與周恩來握手的原因。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答記者問”活動,或通過五分鐘話劇,讓學生了解我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情況,以及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活動內容1
師:從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到尼克松主動與周恩來握手,中國與美國之間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我們一起來探究從拒絕到主動握手的原因。同學們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各組代表發言。
活動指導:
第一步,同學分組討論,選出代表準備發言。
第二步,各組同學分別闡述討論結果,共同探究原因,教師幫助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