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后回答)
教師明確:直接目的是以此為借口,進攻東北軍的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最終目的是侵占整個東北,進而獨占中國。
(請學生簡單講述九一八事變的經過)
2.找學生閱讀72頁“文獻資料”后思考:蔣介石對日寇的進攻實行什么政策?這種
政策造成什么后果?
(學生閱讀,思考回答)
教師明確:不抵抗政策;只有四個多月時間,東北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山河淪陷。
(播放日軍占領東北后所犯罪行的圖片,激發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和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義憤。)
3.東北淪陷后,中國人民怎樣展開局部抗戰?(多媒體顯示)
學生回答: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成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等建立東北抗日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教師小結、過渡: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是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英勇抗敵,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激發了國民黨內部愛國人士的抗日決心。
三、精讀課文、小組合作:
(二)西安事變
問題設計:
1.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共提出什么主張和要求?
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后回答: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2.國民黨內部愛國人士張學良和楊虎城是蔣介石的部下,為什么會“以下犯上”,發動
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大屏幕顯示,啟發學生從課文中歸納。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問題,四人小組交流探討后回答)
教師總結:
a.根本原因:日軍進一步侵犯華北,使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緊急關頭,中日民族矛盾激化。這就使得具有愛國傳統的炎黃子孫同仇敵愾,站到一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對于愛國的張學良和楊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蔣介石頑固“剿共”、一意孤行,激起愛國學生和官兵的強烈不滿。
教師介紹西安事變爆發后的復雜形勢:
a.日本:暗中支持國民黨中的親日派向西安發動進攻,以便它擴大侵略中國。
b.英美:擔心親日派乘機掌權,日本擴大侵華,排擠英美在華勢力,希望和平解決,保住蔣介石的統治地位。
c.國民黨內親日派主張進攻西安,準備乘亂奪權。
d.國民黨內親英美派主張和平解決,宋子文、宋美齡等人親自到西安與張、楊談判。
四、集體展示、各抒己見:
稱張學良是“偉大的愛國者”,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為什么會給予這么高的評價?你怎樣評價西安事變?(學生活動:認真思考問題,四人小組交流探討后作答)
教師明確:日軍進一步侵略華北,使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危機關頭,張學良接受了中共的主張,共同抗日。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生死時局的轉折點;這場“兵諫”目的在于逼蔣聯共抗日,屬于愛國和正義的事件。
五、能力拓展、自我提高:
(大屏幕顯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以及和平解決所起的歷史作用?(四人小組討論,暢所欲言。)
(學生討論回答后)
教師講解:西安事變后,局勢極為動蕩不安。處死蔣介石,可能導致親日派掌權,國家陷于紛爭四起、群雄割據的局面。如此一來,日本便有機可乘、進而獨霸中國。如果給蔣介石留一條活路,國民黨內親英美派就有可能答應停止內戰,盡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了民族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決定不計前嫌,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并派周恩來等人到西安去調停,終于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