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的教學設計
參與、表達、快樂
——蘇教版八年級《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的教學設計
領悟大綱,活化教學
生物,是一門比較生活化的學科,也是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得比較緊的科學。生物課,要上“活”,而不能夠被“知識”枯燥化。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合作伙伴,是幫助者,是教練也是運動員,與學生一起分享“智慧工廠”生產帶來的喜悅和快樂。
蘇教版的八年級上冊生物的《第二節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本節目標:舉例說明動物的先天性行為,舉例說明動物的后天性行為。而書本上的編寫是兩個方面,“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兩部分內容。其中有一個活動,五幅圖,一個“動物行為的分類”的“游戲”,還有“不孵卵也不育雛的杜鵑”的“課外閱讀”,僅僅而已。如何用好教材,走出教材,豐富教材,開發課程資源,也是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為此,我以學生的感性互動為杠桿,以學生生活中的知識思考為支點,以學生的表現欲為動力,在學生喜歡、快樂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完成本節內容的教學,同時也讓學生知道人的學習——后天性行為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
引導互動、吃透概念
師:請四個同學上黑板,各寫3個動物的行為。
生:上黑板書寫。
生1:剛從卵膜中出來的蝌蚪就會在水中游泳、剛從蛹中出來的蝴蝶就會騰空飛翔、剛出生2h的小鴨就會下水游泳
生2:魚游泳、馬奔跑、小狗識字
生3:羊吃奶、蛇冬眠、貓吃魚
生4:老馬識途、鸚鵡學舌、海豚頂球
師:還有誰補充?
生:上黑板補充。蠶吃桑葉、鳥吃蟲、兔奔跑
教學感悟: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就興奮起來,課堂就活起來,能力就攜帶著智慧進來。
師:大家想一想,這些行為,哪些是一生下來就有的呢?
師:想一想,動物如果沒有這種一生下來就有的行為,動物將會面臨什么樣的結局?
生1:餓死、
生2:凍死、
生3:兩個字——死亡
(其他學生大笑)
師:由此可見,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行為,也是必須的生存條件。
師:那么,什么是先天性行為?
生: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也稱為本能行為。
師:我給它四個字:“無師自通”
生:滿意地笑了。
教學感悟: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要走出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以此講清概念,讓學生輕松地吃透概念、理解概念。
師:誰能夠再舉幾個先天性行為的例子嗎?
生1:蜜蜂采蜜、螞蟻筑巢、蜘蛛織網。
生2:小魚會游泳、早成鳥會飛翔。
生3:蠶吃桑葉、鳥吃蟲、老鼠打洞。
生4:魚游泳、馬奔跑、羊吃奶、蛇冬眠等。
師:看來,大家學得很好。能夠自己獨立思考,舉出這么多例子了。
師:與先天性行為相對應,動物還有后天性行為。那么,什么是后天性行為?
生:后天性行為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積累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行為。
師:說能夠舉幾個動物后天性行為的例子?
生1:小狗識字、老馬識途
生2:鸚鵡學舌、海豚頂球
生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猩猩吃白蟻
生4:望梅止渴、老馬識途、畫餅充饑
師:想一想,后天性行為有哪些特點?
生1: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后天的
生2:是積累生活經驗和學習建立起來的。
師;如果沒有這種行為,對動物來說,會有什么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