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飛行的動物教學設計
五、知識延伸:
師:通過討論,大家對昆蟲怎樣適應環(huán)境已經有了一定認識,也初步了解了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點。最后再請同學們介紹一下昆蟲等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看看我們該怎樣與它們打交道。
生:(1)蝗蟲危害莊稼。(2)蒼蠅蚊子傳播疾病。(3)許多昆蟲危害樹木。(4)菜粉蝶吃蔬菜。(5)昆蟲的某些結構是人類的仿生研究材料,如它們的復眼,蜻蜓的翅痣等。(6)蝦蟹可以作我們的高蛋白食品。(7)許多節(jié)肢動物是我們的實驗研究對象。(8)生物防治。……
師:歸納得非常好,很能干。既然昆蟲對我們有益處,也有害處,那么,我們就要在對昆蟲有比較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對有益動物加以保護,讓它們更好地為自然界為人類服務,對有害的動物進行防控,使人與動物、動物與環(huán)境相處得更加和諧友好。
教學反思:
1、通過本課的學習,促進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
2、通過本課的學習,進一步使學生理解生物與環(huán)境是統(tǒng)一的整體的道理,促使學生了解、認識自然,學會與自然和睦相處。
3、本著教學條件的多樣性、差異性,本課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相對較少。例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實物展示臺的環(huán)節(jié),均可用掛圖代替。
4、利用體育彩票號碼式的數(shù)字,將昆蟲特征數(shù)字化,猜“密碼”提高了興趣,又增強了記憶效果。
5、注意使用了發(fā)展性的評價方式。
6、不足之處,某些問題開放度不夠;對昆蟲翅的歸類的知識還可繼續(xù)擴展;留給學生的表達交流時間稍顯不足。
相關鏈接:既可將該課內容放在八年級上冊《空中飛行的動物》第二課時,也可用于七年級上冊《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教學中,還可以用于新課程改革前的《動物學》(初一下)的《節(jié)肢動物門》的教學中,體現(xiàn)新課改中學習資源的多樣性,打破課本知識的局限性。基于這一點,故在本設計中,將最后一部分內容稱作“知識延伸”,在不同的教材要求中,進行不同份量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