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人教版八下)教學設計
課題---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人教版八下)一、教材分析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這一內容是前兩節內容的綜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難點之一。學生對基因的顯性和隱性的知識很陌生,所以,本課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分析典型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感性認識,加強合作學習,鼓勵大膽猜測,在教師的幫助或引導下,使學生易于理解、掌握重點難點。
通過回顧一種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父母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分別將一對基因的一條傳給了受精卵,這樣子代的體細胞中,控制一種性狀的基因仍然是一對(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提出本節要研究的問題,即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之間的關系問題。教材安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目的是啟發學生通過分析實驗結果,理解基因有顯性和隱性,基因的傳遞特點。在此基礎上,出示白化病患者的照片,達爾文的婚姻悲劇等,使學生了解近親之間攜帶某種隱性致病基因的機會比非近親的機會高,近親結婚后,兩個隱性致病基因結合的機會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病的機會高,認同禁止近親結婚。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舉例說出相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說明近親結婚的危害。
能力目標:通過對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分析,引導學生思考推理,逐步得出結論,并嘗試通過基因顯隱性的原理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遺傳現象。
情感目標: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運用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相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教學難點: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禁止近親結婚的道理。
二、教學策略
首先,通過回顧一種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父母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分別將一對基因的一個傳給了受精卵,這樣子代的體細胞中,控制一種性狀的基因仍然是一對(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引出單看基因的傳遞過程。在此基礎上,提出本節要研究的問題,即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之間的關系問題,要通過實驗證實,而不能靠猜測。接下來介紹孟德爾,豌豆的閉花傳粉,孟德爾所做的豌豆雜交實驗的現象,引起學生的求知欲,設計四個問題,讓學生逐一問題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中,幫助學生理解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及遺傳規律。再次,分析常見雙眼皮單眼皮的遺傳現象,加深學生對基因的顯性和隱性及遺傳規律的理解。最后,通過白化病家庭,達爾文或摩爾根的家庭悲劇,使學生理解禁止近親結婚的道理;通過介紹其他隱性遺傳病和觀看色盲檢測圖譜,教育學生學會正確對待有遺傳缺陷的人。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摩爾根和孟德爾生平介紹的資料,常見人類隱性遺傳病的資料等),色盲檢測圖譜。
學生準備:豌豆種子(不同顏色的種子),調查近親結婚的事例。
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入:調查是否有父母是雙眼皮,而自己卻是單眼皮的現象。 假設:aa和aa基因,分別控制雙眼皮和單眼皮這一對相對性狀,雙眼皮是因為有一對aa,單眼皮是因為有一對aa,那么受精卵中aa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