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2 (八下生物教案)
基因的顯性與隱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相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
2.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3.說明近親結婚的危害。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語言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
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運用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
●教學重點
1.掌握相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
2.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教學難點
描述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的傳遞特點。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談話引導法。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
關于生殖過程中基因的傳遞圖解的投影片;有關豌豆雜交實驗的多媒體課件或相關投影片。
學生準備
豌豆種子(不同顏色的種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基因如何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咱們通過投影片上的幾個問題一起回顧一下。請大家思考并回答。
投影片:
問題:
1.請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
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3.基因由父母向子女傳遞過程中的橋梁是什么?有什么意義?
參考答案:1.基因是染色體上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
2.父母體內分別能形成精子與卵細胞的細胞染色體數均為23對。而產生的精子或卵細胞只有一半,即23條。當受精時,形成受精卵后又重合為23對。
3.橋梁是精子與卵細胞。因為它們中所含有的染色體分別來自父母,且是每對染色體上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也就是通過這個橋梁將父母的性狀絕大部分傳給了子代,也保證了子代在形態與生理及行為上的相似性。對于物種的形成及延續有著重大的意義。
(注:對于回答完善準確的同學,給予鼓勵、贊揚性的評價;對于未完善的答案,應補充,并對此同學也給予鼓勵、贊賞。)
教師:想一想上節課的填圖練習,如果把圖中的染色體去掉,只看成對基因在親子間的傳遞,你能寫出來嗎?
(注:請同學到黑板上書寫,書寫完后打開投影片,進行校對,并對正確的同學給予表揚。)
[講授新課]
教師:父母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分別只把一對基因的一個傳給了受精卵,這樣子代的體細胞中,控制一種性狀的基因仍然是一對,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那么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之間有著什么關系呢?請大家閱讀書上的資料。
(注:學生閱讀,教師板書。)
板書: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與隱性
一、相對性狀與基因之間的關系
(注:學生閱讀完畢。)
教師:大家看黑板上的圖,如果aa和aa基因分別控制著卷發與不卷發這一對相對性狀,那么受精卵的基因型是aa型,發育成的個體還卷發嗎?為什么?
學生:發育的個體仍能卷發,因為受精卵中的基因中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根據孟德爾的解釋,基因組成是dd或dd都表現顯性性狀,所以發育成的個體應該是卷發的。
教師:這位同學分析資料和收集資料的能力很強,回答很好。他僅僅是借鑒了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而這個最初的結論是哪位生物學家得出的呢?
學生:意大利科學家孟德爾。
教師:這位遺傳學的奠基人是如何發現這一偉大的規律呢?請大家看投影片,思考討論并回答。
投影片:
1.孟德爾選擇了關于豌豆的容易區別的七對相對性狀作為研究對象。例如高豌豆高約1.8~2.1 m,短豌豆約0.2~0.5 m。如果高豌豆控制高度的一對基因是aa,矮豌豆控制高度的基因是aa,兩者雜交的后代雜種豌豆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