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通用4篇)
第三節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篇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
2.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分層設色地形圖及分析、運用中國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圍及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1.中國地形圖(分層設色掛圖)
2,繪有“四大高原”邊界的空白輪廓圖(板圖或投影)
3.新疆“三山夾兩盆”地形示意圖(板圖或投影)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安排1.5課時(四年制2課時)。第一課時講完“四大高原”,后面半個(或1個)課時講完“四大盆地”。
【教學方法】
“比較法”講述和討論
【教學過程 】
(新課引入)
[掛圖]掛好“中國地形”掛圖
[提問]同學們知道,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請注意觀察地形圖,說出我國西部和東部各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教師重復強調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丘陵平原為主。)
(講授新課)
[查閱地圖]請同學們在地圖冊中的中國地形圖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書]
一、四大高原
[指圖講述]讓我們在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以下講述教師應注意放慢節奏,指圖要準確,以便學生邊聽講邊在地圖冊上查找有關地名。下面劃橫線的高原名稱由學生齊聲答出。)
位于我國西南部,面積占全國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國北部,東起大興安嶺,西至祁連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內蒙古高原。
西起祁連山脈東端,東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約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高原為鄰,南到秦嶺的高原是黃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東部和貴州省大部分,地勢明顯表現為西高東低,海拔從2000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貴高原。
[展示圖片]出示繪有四大高原邊界的空白輪廓中國地圖。分別請四位同學上講臺指圖說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師糾正。
[討論]請同學們閱讀“四大高原”一段課文及有關插圖,分別介紹四大高原的特征。(在讀書讀圖之后,組織學生發言討論。教師應加強引導,提醒學生讀有關插圖及彩圖,并可簡要解釋黃土高原上的黃土來歷、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書]
l、青藏高原——雪山連綿 “世界屋脊”
2.內蒙古高原——一望無際 地勢平坦
3.黃土高原—一黃土覆蓋 千溝萬壑
4.云貴高原——地面崎嶇 喀斯特地形典型
[練習]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把四大高原與它們各自的地形特點用直線連結起來。
[板書]二、四大盆地
[講述]請同學們在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上找到天山山脈,看天山南北分別是什么地形。(學生回答)
[[提問]人們談到新疆地形時,常有“三山夾兩盆”的說法。請同學們閱讀圖3·13,說出“三山”和“兩盆”的名稱。(學生回答,教師糾正或肯定)
[展示圖片]“三山夾兩盆”示意圖
[講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都位于西北內陸,周圍高山環抱,內部比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問]說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國最大的沙漠名稱和它的形成原因。(學生依據課本回答,教師強調“地處內陸”和“地形封閉”兩點)
[講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周圍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積雪。當天暖的時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帶有了水就可以長草、植樹、種莊稼。在黃色的沙漠區,這種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綠洲”。歷史上,天山和昆侖山的山麓地帶就是“絲綢之路”上溝通亞歐大陸的一段“綠色通道”。
[提問]1.為什么盆地邊緣的高山山麓地帶會有綠洲分布?水源是從哪里來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線大多繞經盆地的邊緣,這是什么原因?(教師提示學生也從水源、綠洲分布等方面考慮)
[講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的柴達木盆地,與前面兩個盆地既有相同點又有明顯的差別。
[提問]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參考P33圖3·15說說這些相同點與不同點。(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以上三個盆地均處內陸,內部都較平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們的海拔,柴達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勢第一階梯,而前兩個盆地位于地勢第二階梯。)
[板書]3.柴達木盆地——內陸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講述]位于四川省東部,被山嶺、高原環繞的四川盆地內部,與前三個盆地有明顯的不同。
[提問]請說出四川盆地內部地形特點(學生回答,教師指出以上三個盆地內部較平坦而四川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僅成都平原較平坦)。
[板書]4.四川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較為平坦
[講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請同學們用比較法學習、記憶。
[練習]1.四大盆地名稱,在圖上指出它們的位置,說出它們分別在地勢的哪級階梯上。
2.哪個盆地海拔最高?哪個盆地面積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內陸?
3.成都平原在哪個盆地中?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哪個盆地中?
4.哪個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哪個盆地東部多沼澤、鹽湖?
(布置作業 )選做復習題2。
【板書設計 】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連綿 “世界屋脊”
2.內蒙古高原——一望無際 地勢平坦
3.黃土高原——黃土覆蓋 千溝萬壑
4.云貴高原——地面崎嶇 喀斯特地形典型
二、四大盆地
第三節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
2.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分層設色地形圖及分析、運用中國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圍及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1.中國地形圖(分層設色掛圖)
2,繪有“四大高原”邊界的空白輪廓圖(板圖或投影)
3.新疆“三山夾兩盆”地形示意圖(板圖或投影)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安排1.5課時(四年制2課時)。第一課時講完“四大高原”,后面半個(或1個)課時講完“四大盆地”。
【教學方法】
“比較法”講述和討論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掛圖]掛好“中國地形”掛圖
[提問]同學們知道,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請注意觀察地形圖,說出我國西部和東部各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教師重復強調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丘陵平原為主。)
(講授新課)
[查閱地圖]請同學們在地圖冊中的中國地形圖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書]第三節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指圖講述]讓我們在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以下講述教師應注意放慢節奏,指圖要準確,以便學生邊聽講邊在地圖冊上查找有關地名。下面劃橫線的高原名稱由學生齊聲答出。)
位于我國西南部,面積占全國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國北部,東起大興安嶺,西至祁連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內蒙古高原。
西起祁連山脈東端,東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約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高原為鄰,南到秦嶺的高原是黃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東部和貴州省大部分,地勢明顯表現為西高東低,海拔從xx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貴高原。
[展示圖片]出示繪有四大高原邊界的空白輪廓中國地圖。分別請四位同學上講臺指圖說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師糾正。
[討論]請同學們閱讀“四大高原”一段課文及有關插圖,分別介紹四大高原的特征。(在讀書讀圖之后,組織學生發言討論。教師應加強引導,提醒學生讀有關插圖及彩圖,并可簡要解釋黃土高原上的黃土來歷、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書]
l、青藏高原——雪山連綿 “世界屋脊”
2.內蒙古高原——一望無際 地勢平坦
3.黃土高原—一黃土覆蓋 千溝萬壑
4.云貴高原——地面崎嶇 喀斯特地形典型
[練習]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把四大高原與它們各自的地形特點用直線連結起來。
[板書]二、四大盆地
[講述]請同學們在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上找到天山山脈,看天山南北分別是什么地形。(學生回答)
[[提問]人們談到新疆地形時,常有“三山夾兩盆”的說法。請同學們閱讀圖3·13,說出“三山”和“兩盆”的名稱。(學生回答,教師糾正或肯定)
[展示圖片]“三山夾兩盆”示意圖
[講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都位于西北內陸,周圍高山環抱,內部比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問]說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國最大的沙漠名稱和它的形成原因。(學生依據課本回答,教師強調“地處內陸”和“地形封閉”兩點)
[講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周圍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積雪。當天暖的時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帶有了水就可以長草、植樹、種莊稼。在黃色的沙漠區,這種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綠洲”。歷史上,天山和昆侖山的山麓地帶就是“絲綢之路”上溝通亞歐大陸的一段“綠色通道”。
[提問]1.為什么盆地邊緣的高山山麓地帶會有綠洲分布?水源是從哪里來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線大多繞經盆地的邊緣,這是什么原因?(教師提示學生也從水源、綠洲分布等方面考慮)
[講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的柴達木盆地,與前面兩個盆地既有相同點又有明顯的差別。
[提問]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參考p33圖3·15說說這些相同點與不同點。(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以上三個盆地均處內陸,內部都較平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們的海拔,柴達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勢第一階梯,而前兩個盆地位于地勢第二階梯。)
[板書]3.柴達木盆地——內陸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講述]位于四川省東部,被山嶺、高原環繞的四川盆地內部,與前三個盆地有明顯的不同。
[提問]請說出四川盆地內部地形特點(學生回答,教師指出以上三個盆地內部較平坦而四川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僅成都平原較平坦)。
[板書]4.四川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較為平坦
[講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請同學們用比較法學習、記憶。
[練習]1.四大盆地名稱,在圖上指出它們的位置,說出它們分別在地勢的哪級階梯上。
2.哪個盆地海拔最高?哪個盆地面積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內陸?
3.成都平原在哪個盆地中?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哪個盆地中?
4.哪個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哪個盆地東部多沼澤、鹽湖?
(布置作業)選做復習題2。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連綿 “世界屋脊”
2.內蒙古高原——一望無際 地勢平坦
3.黃土高原——黃土覆蓋 千溝萬壑
4.云貴高原——地面崎嶇 喀斯特地形典型
二、四大盆地
第三節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篇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圍和主要特征。
2.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分層設色地形圖及分析、運用中國地形圖的能力。
【教學重點】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圍及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1.中國地形圖(分層設色掛圖)
2,繪有“四大高原”邊界的空白輪廓圖(板圖或投影)
3.新疆“三山夾兩盆”地形示意圖(板圖或投影)
【教學課時】
本節教學安排1.5課時(四年制2課時)。第一課時講完“四大高原”,后面半個(或1個)課時講完“四大盆地”。
【教學方法】
“比較法”講述和討論
【教學過程 】
(新課引入)
[掛圖]掛好“中國地形”掛圖
[提問]同學們知道,我國地勢西高東低。請注意觀察地形圖,說出我國西部和東部各以什么地形為主?(學生回答,教師重復強調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為主;東部以丘陵平原為主。)
(講授新課)
[查閱地圖]請同學們在地圖冊中的中國地形圖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書]
一、四大高原
[指圖講述]讓我們在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以下講述教師應注意放慢節奏,指圖要準確,以便學生邊聽講邊在地圖冊上查找有關地名。下面劃橫線的高原名稱由學生齊聲答出。)
位于我國西南部,面積占全國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國北部,東起大興安嶺,西至祁連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內蒙古高原。
西起祁連山脈東端,東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約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高原為鄰,南到秦嶺的高原是黃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東部和貴州省大部分,地勢明顯表現為西高東低,海拔從2000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貴高原。
[展示圖片]出示繪有四大高原邊界的空白輪廓中國地圖。分別請四位同學上講臺指圖說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師糾正。
[討論]請同學們閱讀“四大高原”一段課文及有關插圖,分別介紹四大高原的特征。(在讀書讀圖之后,組織學生發言討論。教師應加強引導,提醒學生讀有關插圖及彩圖,并可簡要解釋黃土高原上的黃土來歷、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書]
l、青藏高原——雪山連綿 “世界屋脊”
2.內蒙古高原——一望無際 地勢平坦
3.黃土高原—一黃土覆蓋 千溝萬壑
4.云貴高原——地面崎嶇 喀斯特地形典型
[練習]完成課文中的“做一做”:把四大高原與它們各自的地形特點用直線連結起來。
[板書]二、四大盆地
[講述]請同學們在分層設色中國地形圖上找到天山山脈,看天山南北分別是什么地形。(學生回答)
[[提問]人們談到新疆地形時,常有“三山夾兩盆”的說法。請同學們閱讀圖3·13,說出“三山”和“兩盆”的名稱。(學生回答,教師糾正或肯定)
[展示圖片]“三山夾兩盆”示意圖
[講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都位于西北內陸,周圍高山環抱,內部比較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問]說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國最大的沙漠名稱和它的形成原因。(學生依據課本回答,教師強調“地處內陸”和“地形封閉”兩點)
[講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周圍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積雪。當天暖的時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帶有了水就可以長草、植樹、種莊稼。在黃色的沙漠區,這種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綠洲”。歷史上,天山和昆侖山的山麓地帶就是“絲綢之路”上溝通亞歐大陸的一段“綠色通道”。
[提問]1.為什么盆地邊緣的高山山麓地帶會有綠洲分布?水源是從哪里來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線大多繞經盆地的邊緣,這是什么原因?(教師提示學生也從水源、綠洲分布等方面考慮)
[講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的柴達木盆地,與前面兩個盆地既有相同點又有明顯的差別。
[提問]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參考P33圖3·15說說這些相同點與不同點。(學生回答,教師歸納,點出以上三個盆地均處內陸,內部都較平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們的海拔,柴達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勢第一階梯,而前兩個盆地位于地勢第二階梯。)
[板書]3.柴達木盆地——內陸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講述]位于四川省東部,被山嶺、高原環繞的四川盆地內部,與前三個盆地有明顯的不同。
[提問]請說出四川盆地內部地形特點(學生回答,教師指出以上三個盆地內部較平坦而四川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僅成都平原較平坦)。
[板書]4.四川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平原較為平坦
[講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請同學們用比較法學習、記憶。
[練習]1.四大盆地名稱,在圖上指出它們的位置,說出它們分別在地勢的哪級階梯上。
2.哪個盆地海拔最高?哪個盆地面積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內陸?
3.成都平原在哪個盆地中?塔克拉瑪干沙漠在哪個盆地中?
4.哪個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動沙漠?哪個盆地東部多沼澤、鹽湖?
(布置作業 )選做復習題2。
【板書設計 】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連綿 “世界屋脊”
2.內蒙古高原——一望無際 地勢平坦
3.黃土高原——黃土覆蓋 千溝萬壑
4.云貴高原——地面崎嶇 喀斯特地形典型
二、四大盆地
第三節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篇4
教學目標
1.能在中國地形圖上準確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位置,并說出各自的邊界山脈。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主要特征。
2.知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的共同特點。學會用比較學習法比較同類地理事物,并能在比較中抓住重點。
3.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我國地形多種多樣,自然條件復雜,并能清楚地知道復雜自然務件的優勢與不足。
教學重點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位置及特征。
教學媒體
“中國地形圖”,各高原景觀圖,各盆地地形示意圖。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指“中國地形圖”,請學生回答:
①我國地勢特點是什么?
②請同學在“中國地形圖”上指出各階梯的界限山脈。
③根據“中國地形圖”說出第一、第二級階梯上的主要地形類型。
【教師點題】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我國的高原和盆地。
【板書】
【教師引導】首先,大家看各個高原在我國所處的位置。學生討論。
【教師引導】第二,大家再看各個高原的邊界山脈及其所在的省級行政區。
【教師引導】看課本上的景觀圖及課文,還可以給學生看關于四大高原風光錄像片,觀察四大高原有何特點。
【教師提問】在讀“中國地形圖”時,同學們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國四大高原在地形特征上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補充概括】海拔較高,頂部地面坦蕩或起伏不大,邊緣比較陡峻的廣大地區,就是高原。
同學們再觀察“中國地形圖”。
總結一下四大高原的不同點,要求學生討論后填寫表格。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概括補充】
【板書】
一、四大高原
【投影】
【教師引導】為什么各個高原又有著如此大的差別,它們是怎么形成的呢?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31頁“讀一讀”,在解釋黃土高原成因的同時,簡單介紹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的成因及其它特點,以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的求知欲。
【教師引導承轉】在第一、二階梯上,除高原外,還有四大盆地。
【板書】二、四大盆地
【引導學生】指地形圖,請學生想象盆地的形態。
學生回答。
【教師提問】根據地形圖,指出各盆地的外圍山脈。
同時看課本第32頁各盆地分布示意圖,并對照“中國政區圖”,判斷各盆地所在的省區。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概括補充】
【投影】
【引導讀書】請同學們看課本第32~33頁,總結各盆地特點、并填表。
【教題概括補充】將表格補充完整。
【教師引導】比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特點。請學生思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分布地區的自然條件如何?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補充總結】大部分高原、盆地地區,或高寒,或沙漠廣布,或地面崎嶇、溝壑縱橫。總之,它們的自然條件惡劣。所以,這些地區目前仍是我國經濟相對貧窮落后有待發展的地區;但由于其自然條件獨特,在近些年也充分展示了發展潛力,如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柴達本盆地的鉀鹽、青藏地區的牦牛、內蒙古的畜牧業、四川盆地的農業以及新疆、內蒙、云南等邊境地區的邊境貿易、旅游業正在蓬勃發展。若能加大這些地區的經濟、人力投入及交通建設,昔日偏僻、落后的地區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我國新的經濟熱點地區。讓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教師總結】總結本課重點內容。
小資料
①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峻最年青的高原。具有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大部分湖面海拔在4100~5000米之間,如納木錯湖面海拔4718米,有天湖之稱。
②云貴高原的巖溶地貌分布廣、類型多、形態奇特,尤以云南路南石林、貴州的奇峰異洞聞名于世。由于構造上升和河流強烈切割,致使山高谷深,地形崎嶇,人們多用“地無三里平”來形容這個高原的地貌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