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通用5篇)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讀圖說明降水變化的規律。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繪圖、析圖能力,判斷能力及主動探究能力。
2.通過授課使學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關系。
3.通過活動設計,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學會閱讀和繪制水柱圖。
德育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懂得世界各地區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規律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
教學重點
1.降水有多種形式,但重點認識降雨。
2.降水柱狀圖的閱讀和繪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圖的閱讀。
教學難點:通過讀圖、繪圖、閱讀,使學生形成地理的空間概念認識世界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
教學方法:讀圍觀察討論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相關課件雨量器量杯
課時安排:1~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所處的地區在地球上屬于高緯度,還是低緯度地區?一年之中哪幾個月降水多?哪幾個月降水少?
生:略。
師:同學回答得非常正確。(同學們鼓掌,烘托課堂的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
講授新課:(提問)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想一想,大氣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師:不管哪一種形式的降水,總之在大氣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氣中的水汽是從哪兒來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討論一下)
師:同學們知道濕衣服晾在室外,過一段時間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氣后變成了水汽發進入大氣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陽照射下,蒸發或蒸騰的水汽,進入到大氣中,這就是大氣中水汽的主要來源。
板書:一、降水與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是怎么樣形成的?
(3)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師: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樣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書:三、降水量的測定
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第54頁。
然后指導學生認識雨量器和量壞。有實物更好:圖3.18已經畫得十分清楚。
通過閱讀、看圖。學生已經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來測定的。
測量方法知道了,還要給學生說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讓同學知道,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時、20時各觀測一次,并把兩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區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數。
講完以上知識點,老師帶領同學進行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大組)完成課本第54頁。
活動內容:寫出如果出現這種降水情況可能會給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
第一組回答:陰雨連綿一個月
第二組回答:有兩個月沒下雨
第三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這時老師要加以引導回憶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氣,同學們討論會更熱烈,三分鐘后,每組選派一位同學宣讀本組的結論。也讓別的組的同學加以補充。
這時老師要給予同學們鼓勵:不要求說得多么完整,能說出三個方面就不錯了,通過這樣的聯系實際活動,同學們更進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對人類生活和生產帶來的影響。
拓展探究題:說一說你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句話的理解。
老師:哪位同學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請舉手發言。
老師可以把課堂氣氛調動得熱烈一些,讓每個同學都認識到降水適時適量,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
老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一年當中哪幾個月降水多,哪幾個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師:由此導入降水季節變化,并讓同學觀看課本第55頁(圖3.19)
板書:降水的季節變化
老師:前面已經學過氣溫,同學們對降水柱狀圖,應該理解。
學生讀圖以后可以得出結論,讓學生總結一年內有的地方降水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有的地方降水季節差異很大。
然后進行活動練習。
讀圖3.20回答了書上提出的問題后,讓學生用表3.2中的降水量數據,老師指導繪圖步驟.畫出一幅水量柱狀圖,可以讓一位同學在黑板上模擬老師的畫法練習。
通過以上的活動,學生們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樣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書:世界的降水分布
老師:指導學生讀書課本第56頁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問題(書上活動)。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3)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比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4)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與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和最干旱的地區各分布中哪里?
老師:這時要給同學們說明一個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與氣溫一樣,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還受地形的影響。
板書:(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
(2)赤道向兩極,降水量逐漸減少。
(3)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4)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即世界“雨極”,位于乞拉朋齊(印度,迎風坡,屬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區,即世界“干極”,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通過讀圖,我們大致了解每年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降水與降水分布,明確了解了降水與生活的關系,降水的測量。通過閱讀了解了不同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能看明顯的規律,并學會了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把學會的知道運用到實際當中去。
鞏固練習
1.下列地區中,屬于冬季多雨地區的是( )
a.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的非洲北部 b.30度~40度大陸東岸地區
c.地中海沿岸 d.溫帶大陸的內陸地區
2.赤道附近的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在( )
a.1000毫米左右 b.毫米左右 c.500毫米左在 d.3000毫米左右
3.關于降水的時空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雨都出現在山地的南坡 b.沿海地區降水一定豐富
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區 d.赤道地區高溫多雨
4.下列地區中,屬于全年少雨區的是( )
①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溫帶大陸的內陸地區③30度~40度大陸東岸④兩極地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主題板書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概念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測量
1.工具:雨量器
2.單位:毫米
3.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三、降水的季節變化(降水柱狀圖)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等降水線──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
1.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
2.兩極地區──降水少
3.南北回歸線
(1)大陸東岸──降水多
(2)大陸西岸──降水少
4.中緯地區
(1)沿海地區──降水多
(2)內陸地區──降水少
點評:教師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地理現象入手,引導了教學內容:降水的形式、降水的季節變化,降水的空間分布,從而更好地使學生將學到的課本知識服務于生產和生活。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引導學生繪制降水柱狀圖,使學生能正確掌握降水的空間分布和降水季度變化規律。教學中注重了教學信息反饋,通過課堂反饋,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較好,教學重點突出.板書清晰、工整、簡潔。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說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降水柱狀圖的閱讀和繪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的閱讀。
難點:等降水量線的閱讀要領。
三、教具準備:量杯、投影片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教學媒體
導入新課
[提問]:天氣預報里除了氣溫外,還講到哪方面的內容?
[引入]:今天我們講授的是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講授新課
[板書]: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 降水與生活
[提問]:降水有哪些形式呢?(請學生發言,補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霧等)
[提問]: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天氣預報里劃分降水等級的符號有多少種?我們在日常生活里如何判斷?(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描述各等級降水的情況及人們的感受——提示學生從雨滴下降形狀、雨聲、積水等判斷。)
[閱讀]:讓學生看閱讀材料“降水量的測量”,加深對降水量的理解。
[活動]:
l 讓學生閱讀影響案例,以此做參考,思考降水從哪些方面影響人類的活動。
l 把學生分成三組,每組討論剩余三項中的一項,并形成共同意見。
l 各組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讀本組的結論。
(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說出兩三個方面就可以了,關鍵是由此使學生認識降水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活動]:第2題
l 讓學生在相互討論中能認識到:降水適時、適量,對農作物生長非常有利。
[轉折]:氣溫變化用氣溫變化曲線圖來表示,那么降水變化用什么來表示呢?(從降水量柱狀圖上做直觀判讀)
[板書]:二、降水的季節變化
[看圖判讀]:教師給出兩幅投影片,讓學生比較兩圖的異同,主要抓住兩點,其一是全年各季節降水分配是否均勻;其二是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
[活動]:第1題
l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要求后,提醒學生將圖3.20與圖3.19a、b相比較,認識到不同地區降水季節變化的不同。
l 補充幾例降水柱狀圖讓學生判讀。
[活動]:第2題
參考上一節繪制氣溫曲線圖中的教學建議,讓學生畫一幅降水柱狀圖。
[轉折]: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我們用什么來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呢?
[板書]:三、降水的分布
[活動]:引導學生總結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l 本項活動只要求學生從圖上讀出結論,不需要解釋原因。但在學生讀出世界“雨極”時,可提醒學生注意,乞拉朋齊位于喜馬拉雅山南坡(迎風坡),其降水多是地形雨。
[擴充]:給出氣溫變化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的拼合圖,引導學生根據圖來判讀該地的氣溫和降水規律,為下一節學習“世界的氣候”做好鋪墊。
雨、雪、冰雹、霧等。
思考回答。
閱讀。
住房、交通、農業等。
討論、回答。
討論回答。
降水量柱狀圖。
看圖比較、回答。
活動、比較。
判讀圖幅。
畫圖。
等降水量線圖。
讀圖回答、總結。
讀圖判斷。
量杯
投影片:降水量柱狀圖
投影片: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
投影片:某地的氣溫、降水量變化圖
全課總結
重點:降水量柱狀圖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的判讀。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篇3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測定;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繪制降水柱狀圖。
3、通過對降水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難點
閱讀、繪制降水柱狀圖
●教學方法
啟發式談話、圖像分析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方法1 教師在黑板上掛出降雨和降雪景觀圖。向學生提問:這兩幅景觀圖各表示什么天氣?(降雨、降雪)降雨和降雪是我們常見的天氣現象,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我們統稱為大氣降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方法2 創設環境,引導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之中。用一段視頻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種天氣現象,最后畫面定格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種降水的形式,使學生觀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或可以直接通過事先準備好的卡片或簡單的工筆畫)推出課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講授新課]
(板)一、降水與生活
(板)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問1:當老師提到降水時,你是怎么理解降水的?(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降水的概念: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
討論:引入:天氣多變,降水的形式多樣,你發現自然界還有哪些形式的降水?分組討論回答。(如雨夾雪,雨夾冰雹,人工降雨等,但是要注意露霜霧是在近地面由于氣溫和氣壓變化形成的,因此不屬于降水。)
問2:在各種各樣的降水當中,你覺得在咱們重慶地區,哪種形式是最主要的?
降雨是主要的降水形式
轉折:你經常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天氣預報里邊關于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級劃分?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板)2、降雨的等級(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師生互動:生活中,人們并不是嚴格按照氣象部門的標準對降雨進行等級劃分,而是根據感受來進行判斷。如:毛毛雨——春秋,暴雨——夏天午后等。當下毛毛雨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多愁善感,情緒低落)下暴雨的時候你又有什么感受?(痛快,倍感清爽)雨后天晴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精神振奮)
轉折: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發現降水對人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其實,降水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影響更大。
(板)3、降水對生活生產的影響
活動提供話題p54:
a.連續24小時的暴雨; b.陰雨連綿一個月;
c.有近兩個月沒有下雨; d.某城市下了大雪;
活動步驟:
a教師活動思路:
a.讓學生閱讀第一項教材給出的影響案例,以此做參照,思考降水從哪些方面影響人類的活動;
b.把學生分成六人一組,每組討論剩余三項中的一項,并形成共同意見;
c.各組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讀本組的結論;
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補充話題嗎?
b學生活動步驟:
1.各小組根據話題的要求,進行發散思維。
2.全班交流。
3.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
4.學生補充話題:
a.某地下了一場酸雨
b.某鄉下了半個時辰的冰雹
承上啟下:在交流中我們認識到,只要降水適時適量,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就是有好處的。但是“適量”,這個降水量除了人們直觀的感受外有沒有準確的測量方法呢?
(板)4、降水的測量
學生閱讀:p54《降水量的測量》
教師事先布置閱讀目的 明確測量(雨量器和量杯)、單位(毫米)、 測量方法〔教師進一步說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時、20時各觀測一次,并把兩次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觀測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該地的年降水量。教師要特別強調:通常所說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轉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說說當地一年內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勻;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轉入降水的季節變化。
(板)二、降水的季節變化
1.教師說明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
2.多媒體課件展示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教師邊鼠標點擊,邊說明。引導學生了解降水柱狀圖的組成以及繪制的方法和步驟,并讓學生準備好畫圖工具跟著繪制。
(1)顯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資料(此表也可以根換成本地區的具體數據)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2)畫面顯示一個長方形圖(指導學生要把握圖幅的大小,不要過小或過大)。
(3)畫面顯示橫坐標,依次標注12個月份。(指導學生把橫坐標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標注月份)
(4)畫面顯示縱坐標,依次標注降水量刻度,單位是毫米(指導學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據資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來確定。如本資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個刻度就應確定為30毫米或50毫米,總刻度從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畫面逐月顯示12根柱形,說明12根柱形表示12個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導學生根據資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畫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學生每根柱要畫在橫坐標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間的距離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細)。
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3.學生畫好圖后,鼠標點擊讀圖要求,引導學生分析該地降水在一年的季節變化情況。
(1)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多?(7、8、9月份)
(2)該地哪幾個月份降水較少?(1、2、3、4、11、12月份)
(3)該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約749毫米)
(4)說明該地降水的季節變化。(該地全年降水較多,且不均勻,夏秋降水較多,冬春降水較少)
4.多媒體展示反饋練習。
5.活動小結.根據以上分析,總結降水柱狀圖的閱讀方法。先讓1――2名學生談談,大家補充,最后歸納:首先看柱狀高低,對照降水量刻度,讀出各月降水量的約數,以及計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內的季節變化情況,包括該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勻,什么季節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節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本節課程小結]略
●板書設計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與生活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降雨的等級(大雨、中雨、小雨)
3、降水對生活生產的影響
4、降水的測量
二、降水的季節變化
繪制
降水柱狀圖
判讀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二課時)
萬州天興學校 陳逸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2、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以及通過讀圖獲得相應地理知識的能力。
3、初步形成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問題:1、什么是降水?降水有那些形式?最主要的是降水形式是什么?
2、降水的測量單位?
3、降水的季節變化一般用什么圖來反映?(降水柱狀圖)
[學習新課]:
活動:
根據a――e五地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圖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與最少月相差約200毫米)。
(2)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圖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連續幾個月不降一滴水)
(3)哪個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約多少毫米?(d圖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約850毫米)
(4)哪個地方各月降水量適中,分布比較均勻?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圖所在的地方雨量適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較均勻,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個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圖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達到400毫米以上)
各小組代表發言交流,教師評價點撥后承轉: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節上有變化,就不同地方來說,降水也不一樣,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圖)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圖)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板書: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師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間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等降水量線與前面學習過的等高線、等溫線一樣,都屬于等值線。也就是說,在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線圖的閱讀要領與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的閱讀要領基本相同。
2.多媒體展示課本p56圖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讀圖分析下列問題。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是怎樣變化的?
(3)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4)在中緯度地區,大陸內部與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5)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和最貧乏的地區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為底圖,教師邊鼠標點擊,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讀圖要求,邊得出結論。
(1)畫面顯示用紅色勾勒出赤道,并閃爍。對赤道附近降水量在毫米以上的地區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一問的結論:赤道附近地區降水多,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2)畫面顯示用藍色虛線勾勒出南、北極圈,并閃爍。對兩極地區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區用黑色閃爍,讓學生讀出降水量,歸納出第二問的結論:兩極地區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畫面顯示用綠色虛線勾勒出南、北回歸線,并閃爍。然后用黑色塊分別閃爍回歸線東西兩側的降水量,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三問的結論: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4)畫面分別顯示北回歸線和北極圈、南回歸線和南極圈,讓學生指出是哪兩帶?(北溫帶和南溫帶)然后對溫帶地區內陸和沿海地區降水量分別閃爍,讓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第四問的結論:在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較少,沿海地區降水較多。
(5)畫面分別顯示乞拉朋齊和阿塔卡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閃爍。讓學生從兩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問的結論: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乞拉朋齊,最貧乏的地區是阿塔卡馬沙漠。
4.通過以上讀圖分析,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規律。
板書 1、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2、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3、在溫帶,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5.讓學生回憶影響世界各地氣溫的分布,有很大差別的因素有哪些?(緯度、海陸、地形)同樣,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因素影響的結果,除此之外,還受地形的影響。
6.多媒體演示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1)畫面顯示山體。
(2)畫面顯示暖濕氣流,并沿坡爬升,閃現云層、降雨。
(3)讓一名學生上講臺指圖說明:哪是迎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多)哪是背風坡?降水多還是少?(少)大家評判補充,使學生認識迎風坡和背風坡及其與降水多少的關系。教師并給學生說明乞拉朋齊在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內),位于迎風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稱為世界“雨極”。
板書 4、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課堂小結]
多媒體展示本節知識要點與檢測。邊檢測,邊質疑,邊歸納知識要點。
●板書設計
三、降水的分布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篇4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們上節了解了氣溫和氣溫的分布,那么作為一個地方氣候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降水了。本節我們就要了解降水和我們生活的關系、季節變化以及它的分布。
一、降水與生活
1、降水的概念
從大氣中降落的水(h2o)如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此外,霧、露、霜等也屬降水。
2、形式:降雨是降水主要的形式。
降雨分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四種形式。
3、降水量的測量
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個不漏水的鐵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儲水瓶,另外還配有與儲水瓶口徑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時,雨水通過漏斗流入量杯內。從量杯上讀出的刻度數(毫米)就是降水量。降雪的測量方法大同小異,最后都是化成水來讀取。p54
▲活動:p54
通過活動我們知道:降水與人民生產、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直接影響到人民的工業、農業、交通和日常生活。
二、降水的季節變化
1、一個地方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區別的,并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季節變化。
2、某地降水量在一年中各月降水的多少,我們用各月降水柱狀圖來表示。p55兩幅圖為兩地的降水柱狀圖,反映出世界各地降水的季節變化迥異:
一年內,有的地方(如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且均勻。;而有的地方(如b地),夏季多雨而各月降水較少。
▲活動:p55
1、看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回答問題:(略)
2、畫一幅降水量柱狀圖(略)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線圖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人們根據世界各地的氣象記錄,把同一時段內降水量相同的地點,在地圖上用線連接起來,這叫做等降水量線。降水的分布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
2、降水的分布規律
我們可以從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上看出來,可歸納為“三多三少”具體列表如下:
地區 降水量多少 原因 影響因素
兩極地區 少雨 終年氣溫低,氣流下沉增溫,不易成云降雨(雪) 緯度位置
赤道地區 多雨 終年氣溫高,氣流上升冷卻,容易成云致雨
南北回歸線附近 西岸少雨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海陸位置
東岸多雨 夏季風來自海洋
中緯度地區 沿海多雨 受海洋來的濕潤氣流影響大
內陸少雨 距海遠,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
沿海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少雨,如回歸線大陸西側。沿海受到海風吹拂的地區多雨。一般受低氣壓控制的地區多雨,受高氣壓控制的地區少雨。
3、影響降水的因素
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受地形的影響。
練習
1、下列地區,年降水量較多的是(b)
a.回歸線兩側的大陸西岸 b.回歸線兩側的大陸東岸
c.兩極地區 d.溫帶地區的內陸地區
分析:世界年降水量的地區分布規律是“三多三少”即赤道地區多,兩極地區少;回歸線兩側的大陸東岸多,大陸西岸少;溫帶地區沿海地區多,內陸地區少。答案:b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律是(d)
a.從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少 b.從赤道向兩極逐漸增多
c.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少 d.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3、一般條件下,在中緯度大陸東部,單位體積的空氣所含的水汽在 (季節)最多。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年降水量分布圖的閱讀
(1)等降水量線就是地圖上降水量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在同一條等降水量線上的各點降水量相等。
(2)等降水量線的走向與海岸線平行,表示水汽來自海洋,受海陸位置影響大;等降水量線與等高線一致,表示降水受地形影響顯著。
一、選擇題
1.“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反映了(b)
a.降水與氣溫的關系b.降水與農業的關系
c.降水與工業的關系d.降水與商業的關系
2.關于地形因素對降水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a)
a.迎風坡氣流被抬升,降水多 b.迎風坡氣流被抬升,降水少
c.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多 d.背風坡氣流被抬升,降水少
3.亞歐大陸的溫帶地區自西向東降水變化規律是(c)
a.多→少b.少→多c.多→少→多d.少→多→少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篇5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3、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讀圖說出降水的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降水柱狀圖的閱讀、繪制;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2、難點:降水柱狀圖的繪制;世界降水分布規律。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同學們,我們詔安在一年中什么時候下雨最多呢?(夏天)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這節課我們一起來了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一) 降水與生活
互動1、什么是降水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明確: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互動2、降雨都一樣大小嗎?
明確:根據單位時間內降雨量的多少,劃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互動3、降雨量的多少是如何測量的?讀p54閱讀材料。(與氣溫的測量進行比較)
工具:雨量器量杯
測量 單位:毫米
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注:年降水量是指這個地方多年平均降水量
互動4、不同的降水對人類生活有哪些影響呢?引導學生從“不同強度、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降水加以說明。(可結合地理圖冊p22進行說明)
例如:xx年強臺風所帶來的強降水,使不少人房屋倒塌,使一些人失去了財產,失去了家園,甚至失去了生命。
互動5、完成p54活動1。
小結:結合活動2得出降水過多或過少,會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但降水適時、適量對農作物生長非常有利,對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是有好處的。
(二) 降水的季節變化
我們都希望年年“風調雨順”,但一個地方,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季節變化。
我們可以用“降水柱狀圖”表示。
互動1、指導學生讀圖3.19,分析a、b兩圖降水量情況?
明確:a地較均勻;b地差異較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互動2、完成p55活動1,并與3.19圖作比較。
認識到不同地區降水季節變化的不同。互動3、p55活動2,講解制圖要點和注意事項,讓學生課后畫一幅圖交上來。
結合圖3.19和圖3.20小結:不同地區降水季節變化不同。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情況,一般可分為全年多雨區、夏季多雨區、冬季多雨區、全年少雨區和常年濕潤區(并講明分布地帶)。我們漳州屬于夏季多雨區。
(三) 降水的分布
一個地方不同季節降水情況各異,世界上各地方年降水量情況也有差異。我們以一個地方“多年”平均降水量情況,來了解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互動1、氣溫的水平分布可以用等溫線圖表示。降水的分布可用什么表示呢?
明確: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
互動2、指導學生看p56圖3.21。提醒學生看圖時先看圖例,并結合p54活動中的問題邊問邊總結板書(內容見板書設計)。
互動3、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和最貧乏的地區是哪里?世界雨極和干極呢?
明確:赤道附近地區、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乞拉朋齊、阿塔卡馬沙漠。
三、總結(由學生根據板書總結)。
四、布置作業。
做相應的《填充圖冊》和《創新優化學習》。
板書設計:
第三節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概念:p53
主要形式 降雨
1、降水
工具:雨量器量杯
測量 單位:毫米
一、降水與生活 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2、降水與生活的關 用降水柱狀表示
全年多雨區(赤道附近地區)
二、降水的季節變化 夏季多雨區(緯度30°—40°大陸東岸)
分配情況 冬季多雨區(緯度30°—40°大陸西岸)
全年少雨區(內陸和兩極地區)
常年濕潤區(40°n—60°n大陸西岸)
用等降水量線圖表示
規律:由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三、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地區 多
緯度位置
兩極地區 少
狀況 大陸東岸 多
回歸線附近 海陸位置
大陸西岸 少
沿海地區 多
溫帶 海陸位置
內陸地區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