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認識世界的兩條路線 第一框 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
第一課 認識世界 尊重實際
第三節 認識世界的兩條路線
第一框 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a)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明白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了解唯物主義的發展過程及具體表現形式,具備一定分辨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觀點的能力。
2、過程、方法目標:
通過上網搜索、教師講解然學生了解唯物主義幾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以及具體觀點,學生運用已學的科學知識證明唯物主義觀點是正確的。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反對封建迷信的觀點。
二、課前準備
1、課前收集反映不同時期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不同表現形式的觀點與代表人物等資料
2、網上查閱初步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思考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自己有沒有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哲學問題:我是誰?我從哪兒來?
【學生議論回答】略。這就是一個關于自己的本原的問題。為什么要問這樣的問題?這就如同我們思考王子為什么要用玫瑰花送給公主一樣。哲學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
【引導】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千百年來,其爭論甚多。其中有一個基本的問題,它貫穿于全部哲學問題并規定著解決全部哲學問題的基本方向,這個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哪一個是第一性的?我們根據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把哲學劃分為兩大派——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
【板書】一、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
1、唯物主義。凡是認為世界本原是物質的,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義。
2、表現形式: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萬物非神造 世界物質統一性
帶有直觀性、猜測性
近代機械唯物主義 堅持世界的物質性 不能聯系、發展看問
題
現代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 繼承世界物質性原理 辯證看問題
3、唯心主義。凡是認為世界本原是意識的,即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就是唯心主義。
4、表現形式: 主觀唯心主義 物質世界由人的意識所決定
客觀唯心主義 物質世界由“神”的意志決定
5、兩種不同的認識路線。從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從客觀實際出發的是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從唯心主義觀點出發,從意識、精神出發的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路線。
【操作平臺活動】追求精神的滿足的,是唯心主義者;追求物質享受的,是唯物主義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