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認識世界的兩條路線 第一框 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
【學生回答】略
【問題】那么,為什么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就是正確的認識路線呢?
【板書】二、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就是正確的認識路線
【學生活動】學生用科學知識以及科學發現證明唯物主義觀點的正確性。
【運用】例:1838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總結前人經驗提出了植物構造學說。植物構造的基本單位是細胞,一切植物有機體都是由細胞發展出來的。他在《論植物發生》中寫道:“最近我已經知道低等植物全由一個細胞組成,而高等植物是有許多細胞組成。”1839年,動物學家施旺進一步建立了關于整個生物界的細胞理論,他以大量的材料證明,不論動物或植物的組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從此,“機體產生、成長和構造的秘密被揭開了;從前不可理解的奇跡,現在已經表現為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依據一切多細胞的機體本質上所共同的規律進行的。”因此,這個學說的建立,動搖了唯心主義的自然觀。
1842年,有四個國家的十多個人幾乎同時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實驗與方法總結提出了能量守恒與轉化的概念。能量守恒與相互轉化定律的發現,用物理學方法補充證明了笛卡爾等人從哲學上提出的運動不滅原理,證明了物質運動的客觀性,證明了物質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而只能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這就徹底粉碎了各式各樣的唯心主義創世說的謬論。等等。
【教師講解】總之,自然科學的各種發現都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揭示著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所固有的辯證法,突破并粉碎了唯心主義對人類思想的禁錮與束縛,證明了唯物主義認識路線的正確性。馬克思與恩格斯概括總結了自然科學的最新材料,繼承了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全面闡明了宇宙的客觀發展法則,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因而它是徹底的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
【板書】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教師總結】作為辯證唯物主義,既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又辯證地說明了意識具有能動作用。這使它與舊唯物主義有本質的區別。作為歷史唯物主義,不僅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而且承認社會歷史的客觀性,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動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不僅科學地解釋了世界,解釋了人與世界的關系——世界觀;更重要的還在于科學地指出了人們應該怎樣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論。
【板書】四、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堅持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
【事例說明】日本著名的物理學家坂田昌一,在20世紀50年代最早提出基本粒子可分的“坂田模型”。坂田專門寫過一本題為《馬克思現代科學方法的源泉》的書。他說:“聯系思想史來看,現代科學或者更明確地說現代科學思想方法,并不是產生在我們20世紀,而是發源于19世紀早期馬克思所創立的思想與方法。”“現代自然科學必須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上前進。” 坂田昌一之所以能提出“坂田模型”,與他自覺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分不開的。
【討論歸納】
1、自覺堅持無神論,反對有神論與封建迷信;
2、要把想問題、辦事情的立足點切實放在我國國情之上,既要看到意識的反作用,更應看到物質具有決定作用,兩者不能等量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