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認識世界的兩條路線 第一框 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
(2)為什么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呢?
因為它不僅是所有哲學必須回答的問題,而且是所有哲學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物質和意識究竟哪個是本原,物質和意識究竟誰決定誰,是哲學基本問題最重要的方面,對這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哲學的性質就不同。由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們才成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
2、劃分唯物主義思想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板書)
存在和思維何為世界本原,誰是第一性的問題。根據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基本派別。
學生活動一: 請同學們區分下列唯物主義思想和唯心主義思想的觀點。
(1)"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唯物)
(2) "心外無物";(唯心)
(3) "物是觀念的集合"。(唯心)
(4)"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唯物)
(5) "存在即被感知";(唯心)
【同學】談區分的依據(略)
【教師】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觀點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形成的。
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世界的本質是意識
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
世界上先有意識后有物質
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決定物質
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物質是意識的反映
【學生】活動二:請同學介紹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發展和觀點
學生甲:唯物主義哲學的發展經歷了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哲學三個歷史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理解為自然界中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等。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特別是機械唯物主義把“物質”理解為當時所發現的物質結構的最小層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屬性(如質量不變性、廣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當成一切物質的共同屬性。
(3)辨證唯物主義:物質是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學生乙:唯心主義哲學分為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兩種形式。
(1)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意識看作是人的頭腦固有的,是主觀自生的。
(2)客觀唯心主義把某種“客觀精神”或精神原則說成是先于并獨立于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質世界是“客觀精神”的產物。
【教師】:
代 表
觀 點
唯
物
主
義
總體觀點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基礎
形
式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荀子、王充、范縝、王夫之
把哲學上的物質等同于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
近代機械唯物主義
(形而上學)
費爾巴哈
把自然科學的物質結構概念等同于哲學物質概念,缺乏辯證法思想
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唯
心
主
義
總體觀點
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形 式
主觀唯心主義
王守仁、貝克萊等
世界是由人的意識創造的
客觀唯心主義
一切宗教、黑格爾
世界是由某種神靈或某種不可捉摸的理念創造的
3、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板書)
【教師】: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形成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認識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