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認識世界的兩條路線 第一框 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
①子不語怪、力、神 ②天不變,道亦不變
③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④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四、學習訓練與評價提示:
1、注意學生資料收集的多樣性。
2、本課學習中概念其實是較多的,注意突出重點,不必貪多求全,否則反而使學生望而生畏,挫傷學生積極性。
五、教學設計說明:
我們在本框教學中主要從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入手,說明這兩個概念,然后,我們再提出問題為什么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是正確的認識事物的方法?進而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科學知識自己體會、證明唯物主義觀點的正確性,達到二期課改注重學生感悟、體驗的要求。在教學中,我們強調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要求同學們討論得出結論如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同時,我們還嘗試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問題,在課堂結尾處提出并加以解決。整堂課我們不僅有理論介紹,更有許多實踐活動。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知道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懂得兩條不同的思想路線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動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在查閱相關資料、搜集相關事例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懂得堅持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念,在實際生活中養成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行為習慣。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搜集相關資料,制作ppt。
學生準備: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搜集相關事例,對材料進行篩選。
三、教學過程:
漫畫導入:
【教師】:甲與乙的觀點有什么不同?
【學生】(略)
【教師】:要正確理解這張漫畫我們先回顧上節課的基本知識點。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質?什么是意識?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什么?
【教師】:我們學習了這些哲學基本理論知識,懂得了世界是本來就存在的客觀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意識是客觀存在在腦中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以上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觀點。
漫畫中哪一位是唯物主義觀點呢?另一位就是哲學的另一大派別——唯心主義。根據什么將哲學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大派別呢?認識這兩種派別的根本分歧有什么重要意義,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一、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板書)
1、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板書)
引用恩格斯的話:“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1)哲學基本問題的主要內容:
第一方面:思維與存在何者第一性的問題, 即世界的本原問題。
第二方面: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存在是否可以被思維所認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