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認識世界的兩條路線 第一框 兩條不同的認識路線
【學生】:“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即從客觀實際出發的認識路線”
——唯物主義認識路線
“從意識到物質的認識路線,即從意識、精神出發的認識路線”
——唯心主義認識路線
二、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板書)
【教師】:給出四個材料,分小組討論分別是怎樣的認識路線的表現。
事例一:《疑人偷斧》
有個人丟失了一把斧頭。他疑心是鄰家的兒子偷的,就很注意他,總覺得他走路、說話等動作態度無處不象是一個偷他斧頭的人。不久,老頭兒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頭。他再留心鄰家兒子的動作態度,就沒有一處象是偷斧頭的人了。
事例二:《瘟疫帶來的商機》
1875年某日,美國一家肉類食品公司的老板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報道:墨西哥發生了畜瘟疫。他想如果墨西哥真的發生了瘟疫,必然會很快傳到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洲和得克薩斯洲,而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類食品供應地,政府必然會禁止這兩個地方的肉類食品外運。于是這位老板立即派自己的私人醫生到墨西哥實地調查。發現真的發生了,而且非常嚴重。
這位老板立即從這兩個地方購買了大量的生豬和牛肉,并火速運往美國東部。幾天后,瘟進入美國,政府下令禁止這兩個地方的肉類食品外運,美國肉類食品供不應求,這家公司獲利9000萬美元。
事例三:《愚人集乳》
曾有一人,因為舉辦宴會要用很多牛奶。他想:如果我每天擠牛奶,要用很多的器具來裝,而且可能日久后變質。最好的方法是把牛奶留在牛肚子里,到宴會時再擠出。這個人為想出這個好主意而得意。因此他不再擠奶,也不允許小牛去吸奶。一月以后,宴會已到,他牽出奶牛來招待客人。但怎么擠也擠不出一滴牛奶。
事例四:《新農村示范村建設》
陜西省某市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目前尚未完全擺脫貧困,有些村民連吃水難、行路難的問題都沒解決。然而這里的一些鄉村干部卻熱衷于建廣場、立雕塑、修花壇,花巨資打造新農村示范村。還有的鄉村為了應付領導參觀修“遮羞墻”、建“仿古門”,甚至毀良田、挖果園來建新村。
【學生】活動三 學生討論、交流(略)
【教師】 要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堅持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辦事情應該有認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見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這是要不得的。
[簡要分析]:這位老板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制定了符合客觀實際的計劃,從而獲利。
【教師】愚人錯在不懂得牛的生理特征,不懂得奶牛產奶的規律,沒有做到從實際出發,是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因此沒有把事情做好。
【教師】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建廣場、立雕塑、修花壇,打造新農村示范村本是改善民生的好事,但前提必須立足地方發展實際,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這個村連吃水難、行路難的問題都沒解決,大搞形象工程既不和時宜,又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課堂小結】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在人們的活動中表現為客觀實際和主觀認識的關系。而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說到底都是在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既然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那么,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時就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