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燕趙沃野”——河北省
第三節 “燕趙沃野”——河北省
教學目標:
(1)了解河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在發展農業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區位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發展新型農業的意義。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歷史,認識美麗壯觀的新唐山。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愛我家園,建設家園”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河北的農業
教學難點:環京津的區位優勢促進了河北農業的發展
教學方法:探究教學法
教具及設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0.5課時
新課導人:
大家都學過歷史上的“戰國七侯”,即齊、楚、燕、韓、趙、魏、秦。你們知道當時趙國和燕國所在的地理位置嗎?今天,我們就來進行我們沿海萬里行的第三站:“燕趙大地”——河北省。
設問:在“中國政區”圖上,環抱北京、天津兩中央直轄市的省份是哪個?
講述河北省“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出示“中國政區”掛圖,請學生說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環抱北京、天津,東臨渤海,四周與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為鄰。
2.用多媒體展示“河北地形”圖,或出示“河北地形”掛圖,請學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點:西北多山地,東南以平原為主。并讓學生在圖中找出黃河、海河、燕山、華北平原、太行山和長城。
3.出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元明清時期的國都位置”。說明河北省長期鄰近國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在河北省城市與交通圖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鐵路干線及海港。
5.小結河北的區位優勢:環渤海、環京津、水陸交通便利。
講述“唐山大地震”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學習“唐山大地震”的閱讀材料。
2、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地震后被夷為廢墟的唐山,隨后切換畫面,展示高樓林立,環境優美的新唐山,并對學生進行“奮發圖強,愛國愛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講述“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時,可按下列步驟:
1.設問:河北省的自然條件如何?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河北省屬溫帶季風氣候,其中南部為華北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多,土地肥沃,光照條件好,是我國的小麥和棉花的重要產區;但華北平原也存在著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劣勢:地表排水不暢,土壤鹽堿化,由于是季風氣候,春旱夏澇,農業生產不穩定。)
2 討論•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省,除了自然條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促進了河北農業的發展?要指導學生列舉一些社會經濟因素如:區位優勢、市場需求、農業結構調整等。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作如下講解:(1)環京津一一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2)交通發達——農產品外運銷售便利;(3)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反季節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檔水果。物以稀為貴,經濟效益高。
3.讓學生完成教材p.37活動題,教師可補充說明反季節蔬菜的含義:
我們知道,一年中有的季節寒冷,有的季節炎熱,有的季節溫暖。對于蔬菜來說,有的種類怕冷,有的種類怕熱。在通常情況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節難以生長;怕熱的蔬菜在炎熱季節不適合種植,從而形成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的季節性。所謂反季節蔬菜,就是通過一定技術,使炎熱或寒冷季節能成功種植怕熱或怕冷的蔬菜種類供應市場。反季節蔬菜由于是在市場缺乏某種類型菜時上市這種類型蔬菜,由于物以稀為貴,所以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