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2 (八下生物教案)
現(xiàn)在反過來看課的設計,優(yōu)點是結構緊湊,以學生為主,而且本節(jié)內容貼近生活,本身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同樣的內容,同樣的設計,同樣的啟發(fā)語言,在6班效果為什么就反應不強烈呢?下午在4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問題出在哪呢?看樣子,今后備課時還得考慮學生,考慮他們對內容的關注程度,考慮他們的學習能力,考慮他們持續(xù)注意的最大強度。21班的同學在初一時是三個班中學習品質最好的一個班,基本上能做到各科、各人全面發(fā)展,很是受各科老師的喜愛。但現(xiàn)在換了一個班主任,學生的學習勁頭銳減,有好幾個成績相當不錯的同學一落千丈,課堂上也明顯的不再如以前活躍,上課開小差的同學明顯多了起來,老師上課的情緒也因此大打折扣,老師的批評可能就是對他們的致命傷吧,但是總不能聽之任之吧。看樣子要獲的好的效果,中年的我還需加強自身修養(yǎng)。其實,初中的這點知識對學生應該不是難事,但如果學生對老師有了抵觸情緒,可能一切就都難辦了。所以以后每節(jié)課應該針對不同的班級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但有一點就是都得以學生為主,都要充分的把學生調動起來。
象這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學生,決不能用某種單一刺激長時間的對付他們,而應該有所變換,并用多種方法結合刺激。針對21班的這種情況,如果這樣處理,效果是不是會好些呢?先學生帶著前面第一步中的4個問題看書。之后組織學生討論,而老師盡量減少說話的機會,多讓學生說,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說,討論完了之后,直接把一起歸納出來的內容寫在黑板上。最后用練習鞏固。即利用看書、討論、做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效果怎樣,還得看試行結果。唉!當老師的就得憂生憂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