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數據的描述”簡介
小結2課時
二、本章編寫特點
。ㄒ唬┞菪仙才艃热
從前面的內容分析可以看出,本章主要研究用統計圖表(主要是扇形圖、頻數分布表、頻數分布直方圖和頻數折線圖)描述數據的問題。從《課程標準》看,這些內容在三個學段均有安排,教學要求隨著學段的升高逐漸提高。在第一學段要求學生“通過實例認識統計表和象形、條形統計圖,并完成相應的圖表”;第二學段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認識折線圖、扇形圖;選擇條形圖、折線圖表示數據”,到第三學段要求學生“會用扇形圖表示數據”“理解頻數、頻率的概念,了解頻數分布的意義和作用,會列頻數分布表,會畫頻數分布直方圖和頻數折線圖,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根據《課程標準》中統計內容安排的這個特點,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本章編寫時,注意與前兩個學段相關內容的聯系,在已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例如,對于條形圖和折線圖,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會用這兩種統計圖表示數據,本章中又將它們放在用統計圖描述數據這個大環境下來學習,通過比較各種統計圖(主要是條形圖、折線圖、扇形圖、直方圖等)的特點,使學生對各種統計圖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而更有效地學習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描述數據的方法。再如,對于扇形圖,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學會讀扇形圖,本章在復習扇形圖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扇形圖的特點以及扇形圖的制作方法,并學習如何利用扇形圖描述數據,即在復習整理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完成本學段的教學要求。
(二)強調統計思想
強調統計思想,是本套教科書在編寫統計內容特別重視的問題,本章也是如此。本章編寫時,注意突出各種統計圖表在描述數據中的意義和作用,避免把統計圖表的內容寫成單純的繪制圖表的技巧性問題,讓學生感受統計結果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建立統計觀念。例如在第10.2節中,從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出發,根據扇形圖、頻數分布直方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習制作這兩種統計圖的方法,使學生感受它們在數據處理中所起的作用。再如,對于本章中出現的一些概念,如頻數、頻率和頻數分布等概念都是結合具體問題給出的,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這些概念,而不追求嚴格定義。這樣淡化處理概念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有關概念,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的統計意義。
。ㄈ⿵娬{活動,突出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
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十分密切的,這為學生通過一些統計調查活動學習統計提供了舞臺。通過實際調查活動學習統計,是幫助學生建立統計觀念,體會統計的作用和意義的有效方法,這樣的調查活動也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本章編寫時,沿用了“第4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思路,從實際案例出發,讓學生從事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以及根據統計結果進行合理的判斷和預測的統計活動的基本過程,在這個數據處理的過程中,學習描述數據的幾種統計圖。例如,在12.1.2節學習折線圖時,從實際問題(我國近些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出發,通過閱讀材料收集有關數據,然后用表格整理數據,根據問題需要選擇折線圖描述數據,最后通過“讀圖”欄目分析圖表得出結論,這樣就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基本的數據處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