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6.1 透鏡》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6.1 透鏡》教學設計教學課題第一節 透鏡授課地點物理實驗室授課教師授課時間儀器材料老花鏡、近視鏡、透鏡一組、光源、刻度尺、白紙板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知道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2)知道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2.過程與方法(1)學習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的焦距的方法,體會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2)通過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的室驗,訓練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征.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培養學生愛護光學儀器的好習慣.(2)通過光的折射的知識在實際光學器材中的應用的學習,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問題的興趣. (3)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樂于學習和研究物理的態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問題提出1透鏡的種類 問:“在生活中你用過或見過哪些鏡子?” 調動學生將自己見到過的各種各樣的鏡子都寫出來,并引導學生對這些鏡子進行分類. 指出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生活中的能讓光透過的這一類鏡子即透鏡.發給學生各種類型的透鏡.每個發給學生的透鏡都要配有鏡頭紙,告訴學生用手摸透鏡時要墊著鏡頭紙,但不能觸摸透鏡的光學面,以保護光學器材,養成愛護光學器材的好習慣.總結并畫出或投影出幾種不同類型的透鏡,說明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為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為凹透鏡. 學生與老師一起討論舉出各種鏡子: 穿衣鏡,三棱鏡,哈哈鏡,交通鏡,平光鏡,老花鏡、近視鏡等. 學生討論黑板上的例子可分為幾種類型:鏡面是平的,是彎曲的,只能反射光的,能透光的.學生分別說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由學生回答各種透鏡的不同之處:有的中間厚邊緣薄,有的中間薄邊緣.學生體會近視眼鏡中間較薄,邊緣較厚,是凹透鏡;遠視眼鏡中間較厚,邊緣較薄,是凸透鏡. 結合教材中的講解(可用投影片或課件輔助),使學生認識到透鏡表面的形狀特征,從而引出主光軸和光心的概念. 講述《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中的旅行家們為什么能冰透鏡來生火?引出下面要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學生討論說出幾種不同的猜想,選擇現有器材,自己設計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探究實驗過程 進行猜想2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實驗一:用太陽光找凸透鏡的焦點. 老師指出這一點我們叫它焦點.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焦距(注意提醒學生:不要讓太陽光直接通過透鏡射到眼睛,以免損傷眼睛).再讓學生將凸透鏡換成凹透鏡重復上面實驗,還能否在紙上找到亮點.每個同學一個凸透鏡,正對著陽光,透鏡另一側放一張白紙或用書本的背面,移動透鏡和紙的距離,在紙上找到一個最亮最小的圓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