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教案
第五節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了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會測凸透鏡的焦距。
3.了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4.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5.能運用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分析判斷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1.觀察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2.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4.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
3.樂于參與觀察、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教學重點】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教學難點】根據猜測設計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實驗數據的分析、實像和虛像。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照相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讓學生觀察金魚缸里的魚,通過凸透鏡看手指和遠處的(窗外)的物體。引發學生思考生活中有類似的成像現象嗎?
(二)進行新課
一、透鏡
1.認識透鏡
讓學生鑒別出桌上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識別自己(或同桌、同組)所戴的眼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盛滿水的燒杯是透鏡嗎?應屬于哪一種?關于透鏡你還想知道哪些?
2.透鏡的作用
指導學生拿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看你會發現什么?
換用其他的凸透鏡、凹透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歸納出實驗結論: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
指導學生用潔的圖形把觀察到的現象表示出來。用動畫的形式把凸透鏡、凹透鏡的作用再展現給同學們。
3.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通過透鏡作用的投影和比較,引導學生認識主光軸、光心,了解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平地光經凸透鏡會聚于主光軸上的點。凸透鏡兩側各有一個焦點。
焦距: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
二、凸透鏡成像
一、提出問題
投影教材圖4-46、4-47,觀察、提出同一凸透鏡為什么能成大小、虛實、正倒不同的像?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事例中提出凸透鏡成不同像的問題。
二、猜想與假設
針對問題根據前面觀察到的事實做出凸透鏡成像可能與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或像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的猜想的假設。如有學生猜想與焦距有關,需給予肯定,同時指出本節課研究的是同一個透鏡,焦距是不變的。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指導學生要驗證猜想是否正確需要進行實驗,指出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讓學生根據猜想制定出實驗探究計劃、設計實驗方法。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實驗器材,并說明所選實驗器材在實驗中所起的作用。
教師也可向學生推薦性地介紹光具座。引導學生知道所用凸透鏡的焦距,指導學生觀察p61表格,明確實驗觀察和記錄的項目。
投影演示: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法進行點撥補充說明實驗注意事項:蠟燭、凸透鏡、光屏的擺放位置、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