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第三節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二、能力目標 1.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的全過程和方法. 3.通過對凸透鏡成像現象的觀察分析,總結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并用列表的方法歸納出凸透鏡成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實像或虛像的條件.培養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三、德育目標 1.通過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以及對其成像規律的分析有意識地滲透辨證唯物主義 觀點. 2.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3.注意培養學生樂于參與觀察、試驗、制作的興趣. 教學重點 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系.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凸透鏡、蠟燭、火柴、光屏、光具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為什么同是凸透鏡卻成的像不同?大家再觀察它們的物距有什么不同?誰的物距大?成像的特點跟物距有什么關系呢? 通過實驗和探究活動來解決. 二、新課教學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師]現在我們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蠟燭、光屏、透鏡,能來回移動,從刻度尺上能觀察出它們之間的距離關系)、蠟燭(做物體用)、光屏(白色的硬紙板作屏)、凸透鏡(焦距10cm) 方案 ①把透鏡放在桌子中央,把蠟燭、光屏放在其兩側,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課本圖3.3—2所示. ②點燃蠟燭,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③移動蠟燭,調整光屏到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測出蠟燭與凸透鏡、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把數據記入表格. ④繼續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觀察像的變化,是放大、等大還是縮小,是正立還是倒立,將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數據記入表格. ⑤當蠟燭移到透鏡的焦點時,在光屏上看不到蠟燭的像,繼續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這時在光屏上看不到蠟燭的像,拿去光屏,用眼睛直接對著凸透鏡觀察蠟燭的像.把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像與凸透鏡的距離,像是放大還是縮小、正立還是倒立的填入表格. [師]同學們的方案都可行,現在用桌子上的儀器進行實驗,并記下結果,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學生們在認真做實驗,教師巡回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教師組織討論、提問、進行總結] [生甲]當把蠟燭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像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成倒立、縮小的像.像與凸透鏡的距離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生乙]當把蠟燭放在2倍焦距的位置,像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像的大小與物體大小相等.是倒立的,像與凸透鏡的距離也等于2倍焦距. [生丙]當把蠟燭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的位置時,像在凸透鏡的另一側,成倒立放大的像,像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2倍焦距. [生丁]當把蠟燭放在1倍焦距的位置時,光屏不成像. [生戊]當把蠟燭放在1倍焦距之內,光屏上不成像,像與蠟燭在凸透鏡同側,成正立、放大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