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教案
根據猜想,實驗時先變化物距,然后想法找像。物距最好由大到小進行實驗。
老師點撥怎樣觀察像,怎樣記錄物距、像距。做凸透鏡成同種類型的實驗時,應取幾組不同的物距。注意分工合作。
四、進行實驗
1.獲得凸透鏡的焦距(可查找資料或實驗測出);
2.認識光具座,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不斷改變距離,觀察像的大小、倒正、虛實,讀出物距、像距記錄好數據。
教師巡視,進行必要的點撥和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做好實驗。提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時是否成像,怎樣觀察?引導學生回答。指導學生區別實像和虛像。
五、分析和論證
公布兩組學生實驗中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實物投影)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及數據討論思考得到了什么結論,是否證實了猜想和假設,并進一步思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師收集幾組數據分析總結:
當物體位于凸透鏡兩倍焦距之外時,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當物體位于凸透鏡兩倍焦距時,成等大、倒立的(實)像;
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時,成放大、倒立的(實)像;
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焦距以內時,成放大、正立的(虛)像。
補充:當物體位于焦距處,不能成像。
六、評估
出示幾組不太理想的數據,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談談今天的課里有什么新的收獲?讓知識和方法系統化。
【板書設計】
第五節 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一、透鏡
1.認識透鏡
2.透鏡的作用
3.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二、凸透鏡成像
一、提出問題
二、猜想與假設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四、進行實驗
五、分析和論證
六、評估
【布置作業】
1.讓學生討論、分析如何測出凸透鏡的焦距。方法不限于一各種,看哪種方法最方便、最簡單。
2.課本p67,2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