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2、焦距短的透鏡偏折得更多些。
3、把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上,小燈泡發出的光通過凸透鏡后就可以變成平行光。這里利用了前面學過的光路可逆性。
第二課時、生活中的透鏡
一、目 標
1、了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制作模型照相機的過程,了解照相機的成像原理。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和虛像的主要特征。
3、通過模擬相機的制作和使用,獲得成功的愉悅。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初步建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
二、教學過程
1.照相機
①先出示真實的照相機,讓學生仔細觀察照相機的鏡頭,使他們對照相機鏡頭有直觀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就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線經過照相機鏡頭后,在膠卷上形成一個縮小的像。
②想想做做
自制模擬照相機,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有較直觀、深刻的印象。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模擬照相機的制作可照圖3.2-2所示。本制作所用材料比較簡單,可由學生自己去找,也可由教師準備。最好每人一套。
找兩個直徑大小相近,長約15cm的圓紙筒(也可用硬紙板折疊成方形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夠套入另一個。在直徑較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直徑較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屏幕。屏幕可以用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蠟紙、毛玻璃)制作。把較小的圓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較大的圓筒內。這樣模擬照相機就做成了。
把模擬照相機對準某個人或物體,拉動紙筒改變透鏡和屏幕之間的距離,就能使物體在屏幕上形成一個清晰倒立的像。通過獲得清晰像,讓學生感受照相的過程。通過觀察,可以知道,照相機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2.投影儀
投影儀是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儀器,照圖3.2-4介紹投影儀的構造。讓學生仔細觀察投影儀的投影鏡頭,演示利用凸透鏡可以使物體成放大的像:把投影儀上的反光鏡取下,使光線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調節鏡頭,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圖案的像,讓學生仔細觀察像的大小、正倒。也可用幻燈機演示。通過演示,讓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放大倒立實像有較深的印象。
3.放大鏡
放大鏡是凸透鏡,也是常用的光學儀器之一。讓學生用放大鏡看書上的字,并改變放大鏡到字的距離,觀察字的放大情況。說明利用凸透鏡能使物體成放大的像,但這個像與投影儀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虛像,并且像與物體在同一側。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放大的虛像有一初步的印象。
課后作業:
1、手持凸透鏡在窗戶和與室內的白墻之間移動,移到某個位置時,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墻上形成一個清晰、倒立的像。
2、凸透鏡在燈泡和白墻之間移動時,有兩個位置可以在墻上得到所畫圖案的清晰的像。離燈泡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離燈泡較遠的位置,像是縮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3、找一塊透明的硬塑料板或平板玻璃,在上面滴一滴水即可用來觀察。用它看書上的字,字就被放大了。小水滴就是一個凸透鏡。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
一、目 標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2、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