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3、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學原理。樂于參與觀察、試驗、制作等科學實踐。
二、教學過程:
1.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通過上一節(ji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照相機、投影儀里面都有凸透鏡,放大鏡本身就是一個凸透鏡。他們都利用凸透鏡使物體成像。照相機所成的像比物體小,而投影儀所成的像比物體大;照相機、投影儀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①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guān)系?
然后讓學生提出猜想:照相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而投影儀中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小,看來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跟物體和像的相對位置有關(guān);無論照相機還是投影儀,物體和所成的像都在凸透鏡的兩側(cè),而在放大鏡中,物體和像在透鏡的同一側(cè),看來像的正倒很可能跟它與物體是否在同側(cè)有關(guān)。
②制訂實驗計劃,指導學生做實驗,驗證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確。
實驗前先向?qū)W生介紹實驗裝置和做法,使學生明白實驗研究什么和怎樣去研究。在學生知道了實驗的目的和做法以后,讓學生按照課本中列出的實驗步驟獨立地去實驗、觀察。課本上沒有用光具座來做實驗,是考慮到許多學校沒有或只有數(shù)量很少的光具座。如果有用光具座做實驗,會方便些。
照課本上介紹的方法,先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盡量遠的位置,調(diào)整光屏與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別測量物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把數(shù)據(jù)記錄課本上的表格中。
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幾個厘米,放好后重復以上操作,當蠟燭移到透鏡的焦點時,在光屏上得不到蠟燭的像。
繼續(xù)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這時在光屏上已經(jīng)看不到蠟燭的像,用眼睛直接對著凸透鏡觀察蠟燭的像。
在學生實驗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并讓他們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使學生知道:當物體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透鏡的焦距時,物體成倒立的像,當物體從較遠處向透鏡靠近時,像逐漸變大,像到透鏡的距離也逐漸變大;當物體與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物體成放大的像,這個像不是實際折射光線的會聚點,而是它們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虛像。可與平面鏡所成的虛像對比(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
2.虛像和實像
當物體與透鏡的距離大于焦距時,物體成倒立的像,向?qū)W生說明這個像是蠟燭射向凸透鏡的光經(jīng)過凸透鏡會聚而成的,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能用光屏承接,是實像。當物體與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時,物體成正立的虛像?梢曰仡櫰矫骁R成虛像的情況,使學生明白實像與虛像的區(qū)別。
想想議議
學生們知道了什么是實像,什么是虛像之后,讓他們根據(jù)上面探究的結(jié)果,討論并總結(jié)什么情況下凸透鏡成實像,什么情況下成虛像,凸透鏡所成虛像與平面鏡所成虛像有什么相同之處。
3.再結(jié)合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進一步認識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原理。
①照相機原理和構(gòu)造
照相機是人們經(jīng)常接觸的東西,了解照相機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原理是有文化的公民應(yīng)該具有的科學常識?梢杂谜障鄼C實物或模型與掛圖對照講解:鏡頭相當于凸透鏡,膠卷相當于光屏,機殼相當于暗室,被拍照的物體到鏡頭的距離要遠遠大于焦距才能在膠卷上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為了使學生對照相機的構(gòu)造和使用了解得更實際些,可向?qū)W生介紹照相機的主要組成部分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主要是調(diào)焦環(huán)、光圈和快門。如果有照相機實物,做照相示范就更好。還可以讓學生談自己照相的體會,如何才能把相片照好,提高興趣,活躍思維。同時可以問一些這樣的問題,例如:為了使照片上人像大一些,照相時人應(yīng)該靠近還是離開照相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