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
設計思想一、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
“汽化”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學生體驗非常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現象與汽化聯系起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物理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從而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科學探究,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本節課通過“探究水的沸騰”、“探究蒸發與什么因素有關”兩個探究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善于發問、質疑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制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和精神,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建立基礎。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三、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興趣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只有當學生對物理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樂趣,進而發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對于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二學生,教學的重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實驗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本節課共有實驗八個,大多是學生親自動手的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通過實驗研究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發展學生終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知道汽化現象及汽化的兩種方式;
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認識蒸發現象,理解蒸發快慢的條件;
4.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5.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6.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性,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物理現象的物理道理。
教學準備
一、電教器材:計算機、實物投影儀、教學課件;
二、實驗器材:燒杯、溫度計、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棉線、熱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紙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教學過程
實驗引入課題
實驗: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寫下“液體”兩個大字,過一會兒“液體”不見了。
教師:“液體”到哪里去了?
學生:液體變成氣體到空氣中去了。
實驗: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幾滴酒精,排盡空氣后封口,并將其放入熱水中,觀察塑料袋的變化。
教師:酒精到哪里去了?
學生:液態酒精變成氣態酒精。
實驗:塑料袋從熱水中取出,觀察塑料袋的變化。
學生:塑料袋癟了,酒精又回來了,袋中氣態的酒精又變成液態的酒精。
教師總結:物理學把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這節課我們首先研究汽化現象。
新課教學
首先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和自然現象中汽化現象的實例。如濕衣服晾干、水壺里水燒開、打火機打火、使用液化石油氣、灑在地上的水變干、洗過的頭發用吹風機吹干等等,再通過討論對汽化現象進行分類,總結出汽化現象可分為兩類,蒸發和沸騰。
一、探究水的沸騰
1.提出問題
教師從日常生活中燒開水的問題引入,使學生對沸騰現象產生新的探索欲望,迫切希望從新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