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教語文八下教學用書:第四單元 單元說明
本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所選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文筆生動,妙趣橫生。 《云南的歌會》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民歌演唱。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對每一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色,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端午的鴨蛋》十分典型地體現了汪曾祺散文“小敘事”的特點。文章信筆寫來,從容閑適;文筆自然生動,語言平實有味。所寫內容雖然簡單,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寫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實的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美,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點。細讀此文,在欣賞作者優美語言的同時,還可以品味到日常生活的動人底蘊。 《吆喝》寫的是現實中業已漸行漸遠的“生活交響曲”,質樸簡單,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的片斷,人生的種種印象仿佛都隨著這吆喝聲而鮮活起來。 《春酒》則是一篇詩化的散文。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童年、對故鄉和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如詩一般的生活織就了如詩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詩般語言描繪出這一切:兒童圣潔的心靈,美好的生活情趣。她的文章就是一種對人性的謳歌和贊美。 《俗世奇人》塑造了兩位有著獨特技藝、獨特性格的民間高人的形象。從一個小角度切入,一人僅寫一事,卻寫得形神兼備,三筆兩筆就能夠勾畫出人物的神韻。語言幽默奇崛,彌漫著濃濃的津腔津味。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從文章出發,以語言為教學立足點。在教學中,應該為學生示范并引導學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句子,要注意語言的感悟和積累,還要加強朗讀教學,使學生深入領會文中的思想情感。 其次,教學范圍可以適當擴展。由于本單元課文內容學生普遍感到較為陌生,教師可以借助音像資料,適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與體驗,但不能喧賓奪主把語文課上成“民風民俗”的知識介紹課。 第三,本單元教學還應該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注意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精神。教師應注意利用當地民風民俗,引導學生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課內走向課外,使語文教學更加鮮活,更加有趣。 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以“家鄉風情”為主題,設計各種活動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活動應該有計劃,有評價。計劃應詳盡,形式應多樣,評價既重結果更重過程、態度,力求使學生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增加社會經驗,培養多種能力。 |
※版權歸本站或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欣賞,任何人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