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三峽》教案6
《巴東三峽》教案
顧輝
教學目的:
1、 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游蹤順序。
2、 把握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語言的生動形象。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游蹤順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游最雄偉壯麗的峽谷。它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
二、整體感知。
1、播放三峽的奇麗風光。領略山水之美。
2、學生速讀課文,用橫線標出作者沿途經過的地方。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黃陵廟)——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跡)——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蹤,并體會各峽山水的特點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覽三峽的過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樣的變化?填寫下表。(老師要求:各峽的特點盡量用文中語句概括)
景物 | 特點 | 詩、諺、典故 | 感覺 | |
老師總結:
景物 | 特點 | 詩、諺、典故 | 感覺 | |
西陵峽 | 黃貓峽 | 山高不險,水急不狹 | 緊張 | |
燈影峽 | 濃厚的江南風味 | 作者即景詩: 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 很輕松 很悠閑 | |
崆嶺峽 | 山形水勢,突然險峻 | 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 極為可怕 | |
米倉峽 | 水沒以前急,山更高峻 | 典故: 杜甫詩: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 ||
巫峽 | 山水最奇險最美麗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妙:不單調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云:奇形怪狀,應有盡有 | 有情趣 | ||
瞿塘峽 | 山勢稍低平,水仍險急 | 典故:劉皇叔托孤 | 凄涼 |
三、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思考課后二、三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 新課。
二、自主探究,品味語言
1、在三峽中,最吸引游客的應該是巫峽。朗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這兩段所寫的內容,看看巫峽的美體現在什么地方?
2、學生品讀⑦⑧段,品味生動地描寫了江水的險、峽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變的語句。
學生發言
①“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連用四個“險”字,有力地突現江水之險,江水的“窄”、“急”、“曲折”、“多灘”。
②“江水沖在山崖上、石灘上,發出一種橫暴的怒吼,有時候可以卷出一兩丈高的浪堆。”“沖”“卷”“怒吼”,足見江水之急,從視覺、聽覺的角度生動地再現江水之險。
③“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
用擬人,生動地寫出了山的高峻、整齊,將群山寫活了。
④“兩旁的高山,筆直地聳立著,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齊,那么險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寫出山的峻峭。
⑤“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那情形比起廬山來還要有趣。”“像牛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變幻多姿。
三、討論:本文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許多詩句、諺語、典故,并把它們與景物描寫融為一體。請說說它們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參見教參)
四、歸納小結。
五、布置作業 :
1、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的旅游及大壩資料,對三峽有個全面的了解。
2、將本文與酈道元的《三峽》相對照,體會游記與一般記敘文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