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日出》教案合集(3篇)
第三部分(8)不經(jīng)意在飛機上看到日出。
【教學反思】:
1、日出
劉白羽
【備課時間】:2007年8月1日 【授課時間】:2007年 月 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從整體上把我了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我們做具體的分析。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提問:“我”為什么愛登高看日出?
明確:日出富有魅力;日落雖妙,不免有蕭瑟之感;看日出——看火、熱、生命、光明的誕生
2、提問:作者無緣看日出,就怎么辦?
明確:只好讀日出:
⑴、海涅:冬季、云霧繚繞中的日出。
⑵、屠格涅夫:秋季柔和明麗中的日出。
3、齊讀兩幅日出圖。
三、分析第二部分:
提問:作者特意到什么地方去看日出?有沒有看到?
明確:兩個看日出的勝地。
⑴、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由于云霧遮住了東方,沒看成。
⑵、在黃山獅子林。由于下雨,只得作罷。
四、分析文章的主體部分:
1、提問:作者的宿愿實現(xiàn)了嗎?
明確:作者終于“看到了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
2、提問:作者對這次的日出是怎樣描寫的?
明確:分三層來描寫:
日出前——上空游動微明,如同一條狹窄的暗紅色長帶,帶子的上面露出了一片清冷的淡藍色的晨曦。
日出時——那條紅帶,卻慢慢在擴大,像一片紅云了,像一片紅海岸了。(突出了景物的動態(tài)變化)色彩也由“暗紅”變成“發(fā)亮”,“一個奇跡就在這時誕生了”,“紅得透亮”,“閃著金光”,作者連用兩個比喻:“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
日出后——“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它照亮了一切,照紅了一切。
3、齊讀有關日出的描寫。
4、討論:日出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明確:日出的象征意義,熱情地贊美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正如朝陽東升,光彩奪目,雄偉瑰麗,正像朝陽那樣年輕,富有巨大的生命力,并進而祝愿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欣欣向榮、無限美好、如花似錦的今天和明天。
【歸納寫作特色】:
1、映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海涅描寫的、屠格涅夫描寫的日出圖的引用,不管是在色彩上還是在動態(tài)描繪上,都為劉白羽描寫的日出圖作了襯托。
2、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揭示出日出的象征意義。
【布置作業(yè)】:課后思考題
【板書設計】:
日出
痛失兩次看日出的機會:1、在印度的科摩林海角(看日出勝地)
由于云霧遮住了東方,沒看成
2、在黃山獅子林(看日出優(yōu)勝之地)
由于下雨,只得作罷
不經(jīng)意在飛機上看到日出:
日出前——上空游動微明,如同一條狹窄的暗紅色長帶
日出時——紅帶擴大成紅云、紅海
暗紅——發(f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