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蜘蛛》《貓的天堂》教案及練習
第二重對稱,發生在貓與雄貓之間。同樣在艱難的物質條件下,對物質的匱乏和精神的自由,有著兩種相反的選擇:一個選擇放棄自由,一個選擇堅守自由,將艱難的物質生活視
為享受。文章的寓意正是由于情節結構的雙重對稱,而顯得特別鮮明。
(三)寫作特點。
左拉的藝術細節很精致。左拉的細節,全從貓的感覺出發。例如:它感覺中好的肉是煮得半熟的、帶著血的;它感到煩膩的是主人的撫摩,它向往的“快樂”和“真正的幸福”是可以在屋頂上隨意滾來滾去,打架,曬太陽等。左拉的創造力就在于把人和貓不著痕跡地結合起來。打架、在地上滾,算什么幸福呢?這是在屋子里關得太久的貓的感覺,是很有趣味的。在貓的種種感覺中,厭倦現成的、安逸的生活,又和人的精神息息相通,就顯得有意味。作家的功力就在于把有趣和有意味既相錯位又相統一地交融起來。在貓到了外面以后,貓的感覺和人的感覺的錯位幅度拉開得更大了,趣味就越濃了: 這屋頂多美啊!屋頂四周有水槽圍繞著。從水槽中發出一種很甜美的氣味。我暢快地循著水槽走;我的腳踏在槽底的爛泥里。這爛泥的溫和與柔潤是無可形容的。我就好像在天鵝絨上走路一樣。 “甜美的”和“水槽”,“爛泥”和“溫和與柔潤”、“好像在天鵝絨上走路一樣”,在貓的感覺中是有理的,而在讀者的感覺中卻是無理的。強烈的錯位,顯而易見的荒謬,反差越大,趣味就越濃。下面的“快樂”、”有趣”、“美”、“好”和讀者的閱讀觀感的反差繼續擴大: 啊!現在是遠離了你姑母的溫存了!我要喝水就在水槽里喝,那美味是調糖的牛奶絕對比不上的。我覺得一切都好,都美…… 荒謬感帶來了幽默感,貓感到肚子餓了,問它的朋友——一只老雄貓,應該怎么弄到東西吃,老雄貓“帶著一種學者的態度”說:“找到什么就吃什么。”左拉強調了“學者的態度”和找東西的艱難之間的反差,顯示了他的幽默。在偷肉被打之后,老雄貓“像個硬心的哲學家”教導它:晚上到“街上垃圾堆里去找食吃”。“垃圾堆找食”的殺風景和“像個硬心的哲學家”的嚴肅之間的錯位,使得幽默強化了。如果事情到此為止,左拉的幽默還算是比較溫和的。但是,困境不僅僅在于饑餓,而且在于寒冷,外加生存的威脅。這就使得貓的感覺變化了,原來一切都美的感覺變丑了,能夠得到的食物,只能是垃圾堆里的沒有肉的骨頭。生存的困境是嚴峻的,左拉的幽默上升到理性的層次,變成了反諷: 啊!該死的街道!該死的自由!我多么想回我那牢獄啊!反諷就是反話,歪理、不合理。自由怎么會是該死的?牢獄怎么可能變成向往的地方呢?但是從這只貓的角度來說,這是合乎邏輯的,它不能忍受生活的艱難,自然就想回到坐享其成的安樂窩里去。
五. 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
兩篇都寫作者觀察到的小動物的活動。《蜘蛛》一文記敘了蜘蛛捕食、結網、產卵、爭斗等一系列活動。以說明為主,敘述描寫也多,清晰生動;說明蜘蛛是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具有頑強的生存能力。而《辛勞的螞蟻》一文則是一篇幽默小品文,意在借螞蟻的愚蠢嘲諷現實中那些盲目勞作,缺乏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