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案及練習
2. 當“日歷”還原為“日子”,就面臨一個問題:我們擁有很多日子,但是否每一個日子都是有意義的?“意義”又是如何產生的?是自然存在的,還是人為創造的?(從“今天”去規劃“明天”這一點去思考。)
3. 我們擁有很多日子,而且大部分日子都是重復的。怎么使得這些“重復”的日子,能夠具有不尋常的意義?(再反過來,從“明天”來回憶“今天”這一點去思考。)
學習《螞蟻》一文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在常規預習中提示注意要從字里行間發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思考一下,作者到底是在贊揚螞蟻還是在憐憫螞蟻?或者是以螞蟻喻人,表達某種人生感慨?盡可能在課文的語句里找出支持自己看法的依據。
2. 可結合“練習•探究”的四道題,對全文思想內容進行解讀。3. 本文雖短,但寫得很有層次,且富有情趣。理解了思想內容之后,可品味課文中簡潔而雋永的文字表達,看看有哪些值得我們在寫作時學習借鑒。
四、課文講解
《日歷》
這一篇文章和我們所學過的所有文章都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文章都是記敘或者抒情的,但是讀完這一篇,你很難把它歸入記敘或者抒情之列。比如開頭第一段就不像:“我喜歡用日歷,不用月歷。為什么?”再如最后一段:“現在我來回答文章開始時那個問題:為什么我喜歡日歷?因為日歷具有生命感。或者說,日歷叫我隨時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文章的主題是關于時間、生命的:日歷可以使人隨時感知生命,叫人思考生命的可貴。全文打動讀者的特第一,充滿全篇的關于人生、生命的哲理感悟,總體上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特別是這些感悟、態度凝聚為富有智慧的、簡潔明快的格言式句子,因而使通篇的文字打動了讀者。文章畢竟是語言的藝術,如果沒有這些隨處可見的智慧明快的格言式語句,這些動人效果是達不到的。這些語句,“詞句品味•積累”中幾乎都是,如“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第二段里多數都是,如“生命的定義就是擁有明天”;第十段以后也多處都是,如“生活就是創造每一天”;關于記憶的兩段里也有不少,如“重復的事物與相同的事物都很難被記憶”;其他各段中也隨處可見,如“前邊的日子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第二,用日歷這種獨特的、新奇的,卻又非常形象,與時間、生命、人生緊密相連的形式(作者稱之為“生命的頁碼”)來闡釋上述話題,這種形象化的議論方式,就使得文章趣味橫生。如果只有第一點,就可能成為枯燥的說教,所以這第二點(構思、取材的巧妙,議論角度的新奇,議論的形象化)是更為重要的。細一點說,用日歷可能比較形象具體地給人實實在在的生命的每一天,人生有許許多多日子的切實的感覺,而不是那種比較遙遠、空洞的未來的感覺;給人文章篇末所說的隨時感知自己生命并思考如何珍惜它的觸動和聯想。這一點很重要,它切中了當代人存在的比較浮躁、焦慮的心理。
別之處主要在兩方面:螞蟻》
理解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和切入角度是本文學習的難點。我們可以這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