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測試題
第一部分:1.用課文原句回答:(3分)
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的主旨句是 。
⑵《詠雪》中的兩個比喻句是⑴ ;⑵ 。
2.畫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2分)
(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3分)
(1)有人說,鵝是“一夫一妻”制的,我看不見得。( )
(2)難道畫中美人真的活了嗎?難道蒙娜麗莎會“變臉”嗎?( )
(3)偷蛋的是機靈鬼,被偷的準是馬大哈。( )
4.填空:(4分)
⑴泰戈爾是 著名詩人, 獲得者。
⑵《兩小兒辯日》選自 ,《世說新語》由 組織文人編寫而成。
5.譯句:(4分)
⑴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⑵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第二部分:
(一)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首?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缽足矣。”
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6.“以告富者”是一個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應是 。(2分)
7.選出下面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2分)
a、貧者語于富者曰(告訴)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d、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看來)
8.文中有兩處“子何恃而往”,為什么第一處用的是問號,而第二處用的是嘆號?請作簡要分析。(2分)
9.對比鮮明是本文寫法上的一大特點,請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為例,說說文章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的。(3分)
10.本文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 對于學習的重要性。(2分)
第二部分:
(一)
把自己忘了的人
她是一個農村婦女,普通得像土一樣。她有一個女兒,她對女兒特別的好,像天下所有母親那樣。
孩子會蹣跚走路的時候,卻走失了。她滿世界地找,可是毫無結果,她的女兒就像水蒸汽一樣蒸發了。
但她卻不死心,她一直認為她的女兒被人收養了。每年幼兒園開學的時候,她就站在學校的大門, 著一個個孩子。所有人都以為她的精神有問題。她并不在乎這些,她在這座城市的每一所學校里留下了蹤跡。
這樣的尋找持續了20年。
20年后,她的家中的墻壁上還張貼著1979年的年畫,因為這張畫是她和女兒一起貼上的。她還留著女兒的一把小雨傘,她說這把傘女兒只用了一次。她把傘打開,卻哭了,說:“這傘太小了,女兒用不著了。”
這20年,她是為尋找女兒活著,所有的村人都為之動容。
她的事跡終于引起媒體的關注,在媒體的牽頭下,民政、公安部門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領養情況的原始記錄。費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兒終于找到了——在鄰縣一個普通的農戶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