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級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有講有練
⑶我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自己走著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⑷他們打算在崖頂沿著一條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5、根據課文內容,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⑴作者之所以要寫小時候脫險的事,是因為這件事表現了童趣。( )
⑵作者之所以要寫小時候脫險的事,是因為這件事蘊含了一種生活的哲理。( )
⑶父親看到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不下來,卻不上去救下來,是因為怕驚嚇孩子,由此可見父親的細心。( )
⑷父親看到孩子在懸崖石架上下不來,卻不上去救下來,是因為父親想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磨煉,增長勇氣和經驗。( )
6、文章開頭為什么要突出天氣的“悶熱”?
二、同步解讀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里有一道手電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杰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光照著我。“下來吧,孩子,”他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聽我說吧,”我父親說,“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月峽巖石嗎?”
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看見了。”我說。
“好,”他對我說,“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
這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巖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很好,”我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個落腳點。”我又照著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后,我—腳踩在崖下的巖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會兒,然后,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么漫長。
7.文中第①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
8.“我聽到了杰利和我父親的聲音!”如果把感嘆號換為句號行不行?為什么?
9.父親來接“我”時,為什么說“下來吧,孩子,晚飯做好了。”
10.父親是怎樣引導我一步步走下懸崖的?
11、從文中找出“我”戰勝困難時思想感情變化的詞語,寫在下面。
12、當我走下懸崖時,為什么“產生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13、“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14、給此段加一個小標題。
三、美文賞讀
悲哀的玩具
⑴依然不記得年齡,只是知道是小時候罷了,
⑵我不曾離開過我的鄉村——除卻到外祖家去——而對于自己的鄉村又是這樣的生疏,甚且有著幾分恐怖。雖說只是一個村子吧,卻有著三四里長的大街,不說從我家所在的村西端到東首去玩,那最熱鬧的街的中段,也不曾有過我的足跡,那時我的世界是那樣狹小而又那樣廣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