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走進紐約》教案4
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走進紐約》。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游記單元,共四篇課文。其中前三篇《巴東三峽》、《周莊水韻》、《青海湖,夢幻般的湖》都是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讓學生在感受祖國山河壯麗可愛的基礎上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走進紐約》是一篇描繪異國風光的游記,作者以多種修辭、急促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的繁榮景象和緊張的生活節奏,讓我們開闊了視野,深感必須調整腳步,增強改革開放意識,學習其先進之處,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二、 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現代文的閱讀與學習也掌握了一定的步驟,但本文的教學我還要注入新的元素,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選擇此文也考慮到當今的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渴望交流,渴望走出國門,了解世界。
三、 教學目標確立
根據大綱、教參及本單元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確定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學習和掌握寫景的順序和方法;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查閱資料、結合圖片較全面地了解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狀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悟作者在紐約生活的心理狀態,立志為祖國昌盛而努力。
四、 重點、難點確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的原有基礎和現有困難,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本文在寫作語言上獨具特色:大量的修辭、很多的短句、連續的疊詞疊句,節奏感強、具有震撼力、妙不勝收。這些知識點在以往的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較為了解,同時,這些知識的大量積累和運用對學生的寫作極有幫助,應視為重點;本文屬游記散文,學生接觸很少,對它的寫作順序及方法不甚了解,只是在《竹林深處人家》(七年級上冊)中提到過“移步換景”,應視為難點。故明確如下:
重點:學習和掌握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以及節奏急促的語言、句式變換的作用。
難點: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立體的反映描寫對象。
五、 教法與學法說明
新課標提倡“先學后教”,教法是為學法服務的,因為教法只有在適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基礎上才是有效的,教無定法。新課標提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六、 課前準備說明
1、 預習課文,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掌握生字、新詞的音、形、義,積累特色詞語。
2、 熟練查閱有關世界大都市的資料,配合理解課文。
3、 電腦制作配樂朗讀,開心辭典式競賽題。
4、 本文是自讀課,一課時完成。
七、 教學流程的預測與分析
教 學 設 計
1、 導入新課。3分)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象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聚攏提升,所以我很重視導語的設計。同時倡導讓學生先預習,根據所得所感自行設計導語,教給他們設計方法,鼓勵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擴大閱讀面,各盡其能,各展其才。
此文的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大屏幕展示——紐約街景:畫面上有一句經典臺詞: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也可播放《北京人在紐約》的主題歌《千萬次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