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則》(畫蛇添足,濫竽充數,買櫝還珠,塞翁失馬) 教案
丁壯者引弦而戰。(拉) 馬無故亡而入胡(走失)
綴以珠玉。 (用) 吾能為之足。 (給,替)
(3) (4) 為木蘭之柜。 (做)
此獨以跛之故。(因為) 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 (給,替)
此何遽不為福乎? (是)
3、 翻譯下列句子:
(1)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譯:蛇本來就沒有腳,(先生)你怎么能給它畫上腳呢?
(2)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譯:(結果)鄭國人買了他(楚人)的(裝珠寶的)盒子而把珠寶還給了他(楚人)。
(3)廩食以數百人。
譯:用官倉的糧食來供養幾百人。
(4)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譯:這怎么就不能成為禍事呢?
(5)人皆吊之。
譯:人們都來慰問他(塞翁)。
七、 自由閱讀、質疑、釋疑。
八、 寓意討論:(先由學生討論,再用幻燈展示)
畫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適當。
買櫝還珠——諷刺只注重外表,不看實質,只重形式,不重內涵的人。
濫竽充數——比喻無真才實學混在行家里充數,或用不好的東西混在好東西里充數。
塞翁失馬——事情的好壞可以轉化,要辨證地看待事物。
九、 成語造句:(先用幻燈展示例句,再由學生自由造句)
十、 小結:(幻燈打出)
1、 在課外自由閱讀了課文,編成了課本劇并進行了表演,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2、 回憶了寓言的相關知識。
3、 分析了部分字詞,結合句子重點講了“為”和“以”的用法。
4、 解析了部分疑點。
5、 對寓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6、 學習了成語并進行了造句練習。
(其中,“為”“以”的用法,成語的運用和寓言的相關知識及寓意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十一、作業布置:(幻燈打出)
1、 熟讀課文,
2、 任選一則寓言改寫為白話文(可充分發揮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