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紀行》課堂教學實錄
生:我覺得第二自然段里,“蔥郁如染”的“染”字用得很好,好像一支畫筆一樣,畫出一片一片濃濃淡淡的綠色。
師:一個“染”字,使得文章的色彩有了層次。文章中還有沒有同樣用到這個“染”字的地方?
生:在第六自然段,“山間……染綠。”
師:這個“染”字,在這里突出了怎樣的情狀?
生:給人一種動態的感覺。好像青苔將曲徑幽路慢慢染綠。
師:仿佛青苔也通了人性一樣,有了靈性,體現出一種對曲徑幽路親密,依戀的感覺。讀一下,這里融入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對這青苔,森林的喜愛之情。
師:看似普通的動詞其實也是有情味的呢。
青苔是怎樣的青苔?
生:“茸茸的……蒙蒙的。”
師:既然是修飾青苔的,為什么不把它放在“青苔”前呢?
生:這樣更能突出青苔的特征。很可愛的樣子。
師:這些都是疊詞。疊詞讀上去與一般的詞語有什么不同?
生:讀起來更有節奏感,瑯瑯上口。
師:這個語段還有幾個疊詞,我們一起把這個語段一起讀一下,體會一下他的節奏。
(誦讀語段)
文章中的妙詞佳句當然不止這些,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就應該學會揣摩,從中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
今天我們一起品析了文章奇妙的詞句,透過這些奇妙的詞句,我們欣賞到了阿里山奇美的風光,透過這些詞語,透過這些風景,我們能體會到作者對阿里山的喜愛之情,的確可以贊嘆說:阿里山的風景美如畫。(總結教學內容,使學生明晰所學內容和文章之美,對文章所蘊的情進行感知)
現在,我們由吳功正引領,領略了“案頭阿里山的山水”。我相信,我們終有一日能夠親臨阿里山,去讀一讀那地上的美文。(與導語部分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