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單元達綱檢測(A級)
從小,母親就不寵我。四五歲就叫我挖野菜回來喂豬,不足10歲就讓我跟在大人們的后面學扒秧。在田里,我常被太陽曬得發昏,有些大人過意不去,便讓我上岸休息。可當我把詢問的目光轉向母親時,她卻毫不在意地說:“沒關系,小伢子多吃一點苦,才曉得飯來得不易。俗話說,‘慣兒不孝,肥田出癟稻’。”于是,我得繼續干下去。如今一想,這是有道理的。那水稻,天天施肥只會促進葉子過快增長,從而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光出些癟稻。同樣,嬌生慣養的孩子不能擔當大事。在校期間,我從沒被日常生活方面的問題難倒,因為自己能夠解決呀!這令許多同學非常羨慕。從這一點上說,我也應該感謝母親,是她教給我生活方面的知識;培養了我愛勞動的習慣。
在學業上,母親非常關心我。一位遠親曾對母親說,他愿帶我出去打工,一年給3000元工資。這對我家來說可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但母親婉言謝絕了。她說:“養兒不念書,等于養頭豬。”母親認為,只有讀書才能明理。當別人說她不看現實時,她生氣地說:“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伢兒把書念出來。”我再次感謝母親,她的“土格言”給了我一次讀書的機會。
母親持家精打細算,是把好手。一次,父親稱回幾斤魚,叫她全部做了,給我們這些孩子解饞。而母親卻將一些魚腌了起來,并對我說:“伢,‘日子多似連陰雨’,不能一頓吃完,還有下頓呀!‘打米(盛米做飯)要摸摸米柜’。”“日子多似連陰雨”、“打米要摸摸米柜”,就是說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決定,做事要有長遠的打算。啊!母親,你又使我懂得了一個處世的道理。
母親還有“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等等包含著深刻哲理的“土格言”。長大了,我才覺得自己對母親的那些“土格言”的教誨領悟得不夠深刻,還不能夠從中體味出慈母那豐富的內心世界。這也許是因為我過于愚笨吧!
簡評:文章成功之處,首先選擇了人物語言,用飽含哲理卻閃閃發光的“土格言”來刻畫母親的形象。其次通過幾件小事,便為我們描繪出了勤勞善良、明白事理的“母親”形象。最后夾敘夾議,每段結尾點明“土格言”的意義。要說到此文的缺點,那就吹毛求疵來說一點,敘事略顯情節不夠生動。當然,這篇作文仍不失為優秀作文。
【參考答案】
〖鞏固基礎訓練〗
一、文言文閱讀
(一)
1、千里江陵一日還 輕舟已過萬重山
2、岱宗夫如何 造化鐘神秀 蕩胸生曾云 會當凌絕頂
3、城春草木深 恨別鳥驚心 家書抵萬金 渾欲不勝簪
(二)
1、⑴ 死了父親
⑵ 寫
2、⑴ 就到鄰近的讀書人家里去借書讀。
⑵ 一心致力于讀書。
3、通過歐陽修從小發憤苦學的事情,贊揚他在困境前不畏縮,艱苦奮斗,最終獲得巨大成就,受到世人敬仰。
二、現代文閱讀
(一)
1、這是母親教育孩子的獨特的方法,也是母親嚴格管教的方法。天剛亮時就叫醒“我”,對“我”嚴格管教,另外還養成早起的習慣。
2、母親對“我”嚴格管教,同時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培養了孩子不向別人卑躬屈節的人格,養成了不容許別人歧視、侮辱的品質。
3、母親處罰孩子,目的是對孩子有所懲戒,叫孩子有所反省,而“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