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4
⑴ 魯迅留學日本期間的經歷: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積極參加反清愛國活動,在《自題小像》詩中發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1904年,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兩年后棄醫從文,想從改變國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
1908年,從章太炎學《說文解字》,并加入光復會。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國。
⑵ 這篇散文記敘了作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時間則是在離別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到日本,最初,“夢很美滿,預備畢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仙臺醫專學醫時,觀看反映日俄戰爭的影片中神情麻木的中國人給魯迅以很大刺激,促進了他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決心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斗,喚醒國民靈魂。寫作此文時,正當“三·一八”慘案發生后,魯迅積極支持愛國青年學生的正義行動,與反動軍閥以及反動文人進行斗爭,用戰斗的文章抨擊“正人君子”的迫害,抒發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標示段序,并疏解疑難字詞:
(投影)
⑴ 注音:
⑵ 釋義:
緋紅:鮮紅。
詰責:質問并責備。
標致:漂亮。文中是反語,用來諷刺。
油光可鑒:文中是說頭發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掌故: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文中指學校里發生過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舉時代應試不中。文中指考試不及格。
不遜:無禮。遜,謙遜。
托辭:借口。
抑揚頓挫:(聲音)高低起伏和停頓轉折。
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極點。
2、學生情讀全文,理清思路,把握敘述線索:
思考:
⑴ 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在這段經歷中,作者轉換了三個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⑵ 文章標題是對全文思想內容鮮明精練的概括。據此,你認為課文是以什么為中心記敘的,敘述線索又是什么?請結合文意談出自己的理解。
⑶ 課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材料是圍繞什么線索來組織的?
師生互動交流,探究文意。明確:
⑴ “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我就往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去”“我離開仙臺之后”。
⑵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開頭寫在東京的所見所感是作者前往仙臺的緣由,接著寫初到仙臺受到優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最后寫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