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4
⑵ 在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的惡濁、庸俗的生活,赴仙臺途中對日暮里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受到仙臺醫專的職員的優待,日本“愛國青年”的尋釁和看電影事件,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作者兩次易地求學,兩次輾轉奔波,無不貫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文章開頭寫對東京清國留學生的失望和厭惡,是作者愛國思想的表現;即便是往仙臺途中記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的家國愁思;記得“水戶”,也是因為這里是富有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是作者愛國感情的又一表現;對初到仙臺受到優待非同尋常的理解,也是強烈民族自尊心的表現;對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為他能不懷民族偏見,真誠幫助中國學生;最后,把懷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為實際行動。
四、研讀,分析藤野形象
1、學生采用跳讀方式,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內容。
2、學生根據閱讀感知,以“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組織語句,選擇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學生積極思考,精彩發言。
教師引導、提示:
⑴ 特點鮮明的肖像:
“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的醫學教授。
⑵ 生活習慣角度:
生活儉樸。
⑶ 治學角度:
認真負責、治學嚴謹。
⑷ 對待學生角度:
熱情誠懇、循循善誘。
3、研討:
⑴ 文中具體寫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的四個典型事例,分別表現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性格?
⑵ “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么感情?引用課文內容簡要回答。
學生交流研討結果,教師明確:
⑴ 文中選取的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
① 主動關心“我”的學習,認真為“我”改講義。“過了一星期,大約是星期六,他使助手來叫我了”“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給他看一回”“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教完了他擔任的功課”,這些表現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終認真負責的精神。
② 為“我”改正解剖圖。體現了藤野先生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循循善誘。
③ 關心解剖實習。從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直關心“我”的學習,一直惦記著“我”的解剖實習,“我”考試及格了,他很高興,如釋重負。
④ 向“我”了解中國女人裹腳。這件事表現了他對骨學的興趣和求實精神。
⑵ “我”對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懷念,體現在:
① 裝訂收藏講義;
② 懸掛先生照片;
③ 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為斗爭的勇氣和力量。然后是因“狀況無聊”對沒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4、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文章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藤野先生》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我國偉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學過與本文同一出處的課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宛( )如 驛( )站 教誨( )
瞥( )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