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鷹之死》教學實錄 2份
學生異口同聲:不答應。
教師:我想每個愛好和平的人是都不會答應的。下面我們談談石油泄露,石油泄露對我們人類又有哪些危害呢?
學生:被石油污染了的海洋中,浮游生物受到毀滅性的損害。而大氣圈中的氧氣,有四分之一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倘若這樣下去,便會發生氧氣危機。
教師:當地球上嚴重缺氧,我們人類都要戴著氧氣罩學習、工作,那生活將會一團糟。我們還是不希望發生這樣的事。當人類不斷探索文明的發展時,人類對環境的沖擊也一浪高過一浪。請用具體的數字來說明。
學生:據20世紀70年代的情況估計,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體廢物超過30億噸,廢水為6000億—7000億噸,廢氣中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近4億噸。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由19世紀的0.028% 增加到現在的0.032% 。
教師:有什么直接的危害?
學生: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斷增高,將會導致地球氣候異常。教師:老師對這個問題不太懂,所以在課前布置了一個探究題:請你具體說明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高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下面我們看看哪些同學在課前做了研究。哪個同學來回答?
學生紛紛回答課前搜集到的資料。
教師:老師在課前特地向地理老師做了請教,答案和同學們講的差不多。下面我們用一種直觀的形式解釋這個問題。(教師一邊投影演示,一邊解釋:)原來太陽的熱量先以短波的形式透過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到達地面,經地面吸收后又以長波的形式反射到大氣層,被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吸收。大氣層中二氧化碳越多,吸收地面的熱量也越多。這樣大氣中的溫度越來越高,在地球的表面就形成了像棉被一樣的大氣層,地球上的溫度就越來越高。同學們你們聽明白了嗎?剛才我們把課文內容熟悉了一遍。下面要請同學思考、討論以下問題,在書上做好筆記。
1以“禿鷹之死”為開頭有什么作用?
2梳理文章的條理,投影表格,同學填空:
3找出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句子。
4找出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
學生討論后一一明確:
1開頭的作用是 ⑴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⑵引出本文的說明重點——工業三廢所帶來的危害
2表格見課件
3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句子:“工業污染不但是殺害禿鷹的兇手,而且是殺人的兇手,是毀滅人類和地球的兇手。”
4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在運用各種新技術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保護環境!
教師: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把這篇文章的內容小結一下。
學生: 這是一篇關于污染問題的事理說明文,以突鷹之死為開頭,接下來從光化學煙霧、有毒化合物、潛在的核污染、石油泄露等幾個方面來說明工業“三廢”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最后告誡人類在運用各種新技術的時候,千萬不能忘記保護環境。
教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全面。接下來我們要把思路由課內拓展到課外,思考一個問題:除了課文中所提到的環境污染問題外,你還知道多少環境污染現象?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
學生小小組討論后并回答。
學生1:有噪聲污染,措施是進行消音、吸音和隔音。
學生2:有光污染,借用“噪音”的叫法,我們把對視覺有害的光叫做“噪光”。許多城市在建設過程中追求“越來越亮”“你比我亮,我比你更亮”。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此城市規劃要立足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對夜光加以控制和科學管理。另外還要多植樹、栽花、種草和增加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