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鷹之死》教學實錄 2份
(解說:要尊重學生的見解,幫助學生聯系實際理解的文章的主旨,不要求統一的答案,不束縛學生的思維,只要言之有理,教師都應予以肯定,在此基礎上適當點撥。)
(四)創造性閱讀
要求:1.回顧全文,想想除了課文中所提到的環境污染問題外,你還知道多少環境污染現象?你周圍有嗎?你如何認識的?你認為應該如何治理?
2。比較閱讀下面的短文,概括其主要內容,梳理其條理,分析其說明方法。
尚未引起重視的兩類污染說到環境污染,人們想得更多的是噪聲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但有關專家指出,目前,在公眾生產、生活環境中還普遍存在著另外兩種污染——光污染(或稱視覺環境污染)、熱污染,人們卻幾乎熟視無睹。
醫學研究發現,人們長期生活或工作在逾量或不協調6勺光輻射下,會出現頭暈目眩、失眠、心悸和情緒低落等神經衰弱癥狀。城市中由燈光構成的夜景亮如白晝,這些人工光源是非全光譜的照射,會擾亂人們正常的生物鐘規律,使人倦乏無力。長期在歌舞廳活動和工作的人正常細胞會加速衰亡,出現血壓升高、體溫起伏、心急燥熱等各種不良癥狀。尤其是眼睛,首當其沖受光污染的危害。
光污染除影響人體健康外,還會影響到我們周圍的環境,過度的城市夜景照明將危害到正常的天文觀測。
熱污染是指現代工業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廢熱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熱污染可以污染大氣和水體。火力發電廠、核電站和鋼鐵廠的冷卻系統排出的熱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紙等工廠排出的生產性廢水中均含有大量廢熱。這些廢熱排入地面水體之后,能使水溫升高。熱污染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水生物,水溫升高使水中溶解氧減少,水體處于缺氧狀態,同時又使水生生物代謝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熱效力作用下發育受阻或死亡從而影響環境和生態平衡。此外,河水水溫上升給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個人工溫床,使它們得以滋生、泛濫,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類健康。
(摘自《光明日報》2002.4.23)
(解說:語文學習要視課文為遷移的載體,幫助學生在學習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把視野投向更廣闊的生活領域、現實世界,使學生養成關注周圍、冷靜思索、合理決策的思維習慣。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更有益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小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如果說1984年的禿鷹之死讓我們了解到工業“三廢”的嚴重危,那么,我們更應該在發展經濟、發展工業的同時時刻注意保護環境。我們很欣喜地
看到中國北京在申奧成功后的建設中始終立足于環保,我們更希望環保事業之花在全球處處開放。
四、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三題。
2.搜集有關環境污染及環保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