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舉杯》教案2
(二)、解題:
本文選自《臺灣散文精粹》。楊子,生于1923年,原名楊選堂,廣東梅州人。作品有《浸灑的花朵》、《感情的花朵》等。暨南大學商學院畢業。歷任《前線日報》、《中國時報》、《新生報》、《民族晚報》主筆,并任教職,兼涉政界。曾任中國臺灣大學講師、中興大學副教授、臺灣省政府編譯室主任等職。
本文是一位父親在兒子十八歲生日時,回憶過往,對孩子的成長寫下的感言。以感性的文字表達了理性的觀點,以平等的態度向孩子傾訴發自內心最真摯的建議。
(三)、教師闡述本課的教學計劃
課堂教學部分,在熟悉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對文意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更為重要的部分,是在課外完成:學生和家長之間,能以本文為橋梁,更好地進行溝通。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學生自由閱讀課文。
[大屏幕]
自讀提示:1、你喜歡東東的父親么?為什么?
2、標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鳴的語句,說說你感動的原因。
3、你對自己的父母滿意么?為什么?
4、嘗試換位思考:假設你是父母,將如何面對孩子與你的“代溝”以及他的逆反心理。
(五)、歸納總結
隨著社會發展,父母和子女的關系逐漸從“家長制”向“忘年交”的角色轉換。調研顯示,當大學生和父母“產生矛盾”時,八成人會選擇和父母“主動進行溝通”,只有13%的學生選擇“冷戰”方式來解決;當問及你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一般會充當什么角色”時,父母單方面給予“忠告”的只有37%,另有63%的父母會采取“像朋友一樣和我分擔”、“視情況而定”、“作為旁觀者,讓我自行處理”。
春節晚會上一首《讓愛駐我家》讓許多人感動不已,當我們每個人沉浸在內心的感動和反思時,我們才發現,其實親情一直在我們心中,它陪伴我們度過生命中每一刻快樂和不快樂。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將心中的話大聲說出來,告訴父母,我們愛他們,也將永遠記得他們的愛。
(六)、拓展練習:
欣賞滿文軍的《懂你》,如果讓你拍攝以自己的親情故事為素材的mtv,你會選取哪些生活片段? 體會親情。
(七)、布置作業:
預習《我的四季》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明確散文的學習方法,理解《我的四季》中賦有哲理的話語。
2)引導學生認真對人生進行思考,以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考驗。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大屏幕:一年四季圖] (配樂)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經歷一個由稚嫩到成熟的過程。這就像一年的四個季節一樣,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輪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屬于我們卻只有一次。在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大屏幕:思考:在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們又如何度過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自讀學習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張潔對人生的種種感悟,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二)、溫故知新: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閱讀抒情散文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明確:貫穿全文線索,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文章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