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說課設計2
【說教材】《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課文,第一單元課文以人物故事為主,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悟到人生奮斗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因此重點可放在學習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奮斗歷程和愛的傳遞,滲透人文教育。
本文節選自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選段透過“我”的眼睛,通過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敘述了一個盲聾啞兒童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認識周圍的事物,走進大自然,體驗人間真情,從黑暗、迷茫走入愛的光明之中,重拾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說,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說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在培養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⑴ 理清文章思路,復述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主題。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學生能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
⑵ 品味文章清新樸實的語言。
3、情感價值觀: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師深沉博大的愛心及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學習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學會關注、關心弱勢群體,讓心靈接受一次愛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⑴ 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解決辦法:扣住文本,設身體驗。)
⑵ 品味文章細膩優美的語言。
(解決辦法:多讀。)
2、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
(解決辦法:深入淺出,重在“再塑”二字的理解。)
【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設計
我所任教的初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維占優勢,對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讀語言也較為粗糙,情感體驗不夠真切、很難與文本的內容產生心靈共鳴,篩選、提煉、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表達能力也較差。
根據教材特點、初中學生思維行為特點,設計“五步教學法”,思路為:導──讀──悟──賞──結。力求做到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其中“導”包括課前指導學生搜集資料,課上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讀則是研讀文本;悟和賞則是對人物,對主題、對語言的理解和賞析,結則是小結。
本方法是一種較好的結合學生實際,符合認識規律的方法。能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引入討論式、啟發式教學,結合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法設計
1、個人情感體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