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說課設計2
以讀為本,先速讀,再精讀,朗讀、默讀、誦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2、合作探究學習:
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一方面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方面善于與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三、手段選用
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海倫、莎莉文的照片和千手觀音的舞蹈。
音頻播放《愛的奉獻》,烘托課堂愛的氛圍。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課文預習:
⑴ 通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自查字典,掃清字詞障礙。
⑵ 對比較感興趣的句子請在文中劃出,并在此句旁邊注明欣賞的理由。
陶行知老先生說“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引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讀文章,能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2、課外準備:
⑴ 搜集整理有關作者的信息;
⑵ 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跡;
⑶ 搜集有關愛的名言。
課外的準備,拓寬學生知識面,利于對課文內涵的深入理解。
二、課堂環節
1、直觀導入,初步感知(5分鐘)
⑴ 播放《千手觀音》:
由《千手觀音》導入新課。
此時無聲勝有聲。真切的視頻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和又一次對殘疾人的同情和敬仰,這種靜靜的觀賞最能激發孩子內心的美好情感。
⑵ 過渡語: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身殘志不殘的勇士們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倫·凱勒。(教師課通過屏幕出示有關畫面)
是誰引領海倫·凱勒走上了漫長的人生路,是誰把海倫·凱勒帶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是誰給海倫·凱勒再塑了生命?
老師動情的介紹,為整節課的開場渲染了感人的氣氛:這些為下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學生齊讀題目。
2、粗讀文本,理解主題:
⑴ 析題:
從題目入手,指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得信息,帶著思考進入文本。
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再塑誰的生命?
她原來的生命是個什么樣子?現在又是什么樣子?(結合文章內容做答)
指導學生由題目產生聯想,發散思維,主動提出問題,有利于其自覺的梳理文章的思路,獲得整體印象,較好的體會文章的主題;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⑵ 讀文:
① 快速瀏覽課文,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理清思路: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1~13);
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14~21);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種抽象事物(22~39)。
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②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大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情節進行復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