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軍細柳》案例分析
教師:很好,剛剛兩個同學說得不錯,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周亞夫的性格特點。那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也要注意人物的感情,請同學讀出這幾句話的“嚴明”。(學生讀)對周亞夫這個人物個性,還有不同的意見或有所補充的嗎?
學生三:我想補充,文中對周亞夫的軍禮也做了描寫,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寫出軍禮的嚴謹,一絲不茍。
學生一:我認為從旁人的言語反應也可以看出來。如“皇帝敬勞將軍”“群臣皆驚”。
教師:對,那么你們認為“驚”字包含了幾個意思?
(學生踴躍回答)
教師:同學們一致認為周亞夫是個嚴明的人,并且也從文中找出很多依據,那么周亞夫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而不是和其他將軍一樣?
學生四:因為周亞夫忠于職守,堅守崗位。
學生五:我覺得周亞夫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天子來視察,想在他面前表現自己,以博得他歡心。
(學生笑,教師欲笑又止,一學生舉手站起發表意見)
學生二:不對,從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亞夫的言行舉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現。他既然連天子的面子也不給,要求天子也按照軍中的規矩做,是他的嚴明所在,并不是奉承。
(其他同學點頭稱贊,學生五也點頭認可)
教師: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過人物的對話和行動,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評價,從不同的角度來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亞夫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是個威儀,忠職的將軍。那么作者司馬遷對他是怎么評價的呢?他為什么要這樣寫?我們再來揣摩作者的協作意圖。
(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查閱的資料,即《史記》中的《絳候周勃世家》)
教師:在原文的末尾,司馬遷又一段對周亞夫的評價,請同學們現在散讀這一段,然后討論作者的態度。
(學生討論得出作者對周亞夫的用兵是持贊揚的態度)
教師:司馬遷是我國漢代時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記》是歷史的“實錄”,也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價值。除了周亞夫,他還描寫了一系列的下層人物和一系列的愛國英雄,人物各具姿態,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總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這里我給同學們印發了兩篇,《越王勾*世家第十一》和《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請同學們回去閱讀,了解《史記》里的其他人物,進一步感受司馬遷塑造的人物個性特點。
(下課鈴聲響起……)
[案例注釋]
在中學教學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懂得我們的歷史,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文化。也是許多中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起點,這將為他們以后進一步認識了解并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并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