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軍細柳》課堂教學實錄
上課鈴響,教師微笑著走進教室,師生問好。師:昨天,我們學習了《周亞夫軍細柳》第一課時,疏通了文意,了解了內容。還留了一個作業:通過這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現在大家來匯報一下,讓我們也來分享你收獲的快樂!
生①:通過昨天的學習,我知道了《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寫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周亞夫軍細柳》,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師:他扎實地記住了文學常識,很好,請坐。
生②:我知道了在古文里,一個字有的時候有好幾個意思,而且詞性也不一樣。如:“周亞夫軍細柳”的“軍”是動詞,是駐軍的意思;“至霸上及棘門軍”的“軍”就是名詞,軍營。“已而之細柳軍”中“之”是動詞,去、往的意思;“介胄之士不拜”中的“之”是助詞“的”;“稱善者久之”中的“之”是語氣助詞,不譯。
師:你是慧眼識珍品呀,你的收獲涉及了古代漢語中一個重要知識點——詞類活動。不過初中階段知道這些就夠了,到了高中我們再重點研究。
生③:我知道了在古文中有些詞的用法是現代文中沒有的,象“使人稱謝”中的“謝”是“告知”的意思。“不聞天子之詔”中的“聞”是“聽從”的意思。
師:這叫“古今異義”,需要記住。
生④:學習了這課,我知道了表示時間很短、不久的詞有好幾種,如“已而之細柳軍”中的“已而”;“居無何”都表示“不久”,以前我們還學過“俄頃”、“未幾”、“俄爾”都有這種意思。
師:你能溫故而知新,學以致用,善于總結歸納,這個習慣非常好。其實語文是一門*積累而提高的學科,只要你循序漸進的積累,你的語文素養就會提高。
(還有許多學生舉手,急于匯報。)教師微笑著說:我理解大家的心情,收獲知識的感覺是充實的,與別人分享的感受是快樂的,由于時間有限,我們不再一一匯報了,大家可以把你的收獲整理到語文積累本上。
我有兩件事,需要拜托兩個小組來完成:
1.為大家講《周亞夫軍細柳》的故事。
2.回顧、再現上節課的板書。
看哪兩個小組愿意把自己的完美合作展示給大家?
(講故事和板書同時進行。)
生:講故事 略。
組員評價①:他講得很生動形象,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當時的場面一樣。但是有一處我不同意,“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中的“改容”,我認為是改變了原來的神態,原來可能很嚴肅、不滿,認為霸上棘門軍玩忽職守,現在滿意了。他剛才翻譯成“改變了容貌”我認為不對。
師:你分析得很對。
組員評價②:我認為講故事應該用現代漢語完全翻譯出來,剛才軍門都尉的話,他用的是原文而沒有翻譯出來。應該翻譯為:在軍營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
講故事的學生站起來反駁:我不是不會翻譯才用原文的,我之所以那么翻譯是不想破壞將軍的原話。大家仔細看書,軍門都尉在傳達將軍的話時是一字不差地重復,因為文章用的是直接引語,一個小尉官能把周亞夫的命令牢牢記在心里,可見周亞夫治軍嚴明,軍令如山,深受士兵愛戴。(大家鼓掌)
師:我很佩服你的洞察力,能看出字面底下的意思來。(教師板書“治軍嚴明”,同時點評另一小組合作完成的上節課板書,幫助學生喚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