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問題研討會》教案
中國青基會秘書長顧曉今表示,中國青基會將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15個部門《關于開展經常性助學活動的意見》,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以“讓孩子們都上學”為目標,繼續開展希望工程助學活動,擴大受助范圍,創新資助模式,幫助更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
二
【新聞觀察】千萬別讓“實驗班”牽著走
經歷了3天中考的緊張拼搏,熬過了等待分數焦慮不安的日子,按說考生和家長的心該稍稍踏實了一些。因為,雖然錄取工作尚未開始,根據往年的錄取分數線,能上哪所學校已經八九不離十了。然而,令許多家長焦灼不安的卻不是上哪所學校,而是能不能上實驗班的問題。在一些家長眼里,擇班比擇校更重要,甚至有些家長愿意以高分進入低一檔次學校的實驗班。
據一些教師反映,近年來,一些學校對舉辦實驗班有很高的熱情。為什么?據記者觀察,利用實驗班的“牌子”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這是原因之一;通過辦實驗班對學生進行選拔,提高生源質量,這是原因之二。
由于學校的積極宣傳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一部分家長對實驗班青睞有加。一位家長說:“高校擴招后,一般本科生在市場競爭和就業中已不具優勢,只有考上名牌大學,就業才有保障。為了孩子的將來,寧肯多花點錢也值得。”“實驗班一般配備的教師都是責任心強、業務過硬的教師,把孩子放在這樣的班里比較放心。”這位家長的說法顯然代表了眾多家長的一致想法。
一位校長坦言:“近年來,隨著高校錄取比例的提高和錄取體制的改革,高考競爭的壓力得到了緩解,上大學對許多人來說已不是難圓的夢,然而為了孩子的就業和長遠的將來,人們已不滿足于上一般的大學,而是一定要上名牌大學。許多學校正是看到了這一市場需求,紛紛辦起實驗班或重點班。不少家長也開始把眼光盯在了‘實驗班’上,孩子考上高中還不行,只有進了重點班才算踏實。這種做法,不僅使家長身心疲憊,也給孩子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
現在在一些地方,辦實驗班已經成為一種追求,一哄而起,盲目攀比,不辦就意味著吃虧,重點中學辦,普通中學也辦。對于此種做法,一位教育局負責人嚴肅地指出,舉辦實驗班要經過教育行政部門的審批,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其目的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教學改革的實驗,具有研究的性質。所以,實驗班不是重點班,也不是強化班,根本沒有必要搞選拔考試,更不應該收費。
據記者了解,目前一些學校舉辦的實驗班,大多數是實實在在搞實驗,但也有個別學校根本沒有任何實驗項目,而是集中名師、骨干教師,對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加大教學難度和訓練程度,為升學服務,為學校創牌子。為了選到好的生源,每年招生時,對學生進行嚴格的選拔考試,甚至測心理、測智商。這種做法,已經遠離了實驗的目的,這種實驗班也已被異化為重點班。
對此種現象,教育專家認為,辦好每一所學校,培養好每一個學生,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當然,校與校之間、班與班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但不應該人為地強化這種差距,作為學生特別是家長,更沒有必要被這種“實驗班”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