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作業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6.桃花源中的人“見漁人,乃大驚”的原因是什么?
7.翻譯下列各句。
(1)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8.根據以上選文,請寫出三個與本文意思有關的成語。
9.“桃花源”是陶淵明虛構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請用簡潔的文字回答。
(二)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0.解釋下列加粗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1)濯清漣而不妖( ) (2)陶后鮮有聞( )
(3)無案牘之勞形( ) (4)談笑有鴻儒( )
11.《愛蓮說》中稱蓮是“花之君子”,試根據課文說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該具有哪些美好品質?《陋室銘》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何含義?試聯系全文的內容作具體分析。
12.下面的句子有言外之意,結合實際生活做些分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3.古往今來,蓮成為不少文人墨客謳歌和贊美的對象,請你寫出一句贊美蓮的古詩。
(三)
以人為鑒
(唐太宗)嘆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鑒,內防已過。今魏征逝,一鑒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書一紙,始半藁,其可識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弊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唯見其惡愛者止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猜可以興矣’其大略如此朕顧思之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或書之于笏,知而必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