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活動一 美術可以再現生活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活動一 美術可以再現生活
泉州現代中學 陳可可
設計思路
本單元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造型表現則強調通過欣賞、理解、實踐等活動來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研究創造,運用基本的知識技能去實踐、表現和展示,喚起學生對未知領域的探求欲望,體驗愉悅和成就感。本單元要求學生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現手段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征,認識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征,并通過對靜物色彩寫生練習,初步體驗用美術作品再現生活真實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從而加深對再現性美術作品的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現手段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征,認識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與過程:(l)通過分析、評述,從不同畫種欣賞再現性美術作品,把握美術作品形象與現實生活形象的區別和聯系。(2)通過師生互相討論研究,認識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提高對再現性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引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學會從平常的生活中發現美和創造美。
教學重點
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現方法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
再現性美術作品與現實生活的區別和聯系,再現性美術作品與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穩定學生情緒,集中注意力。
二、導入新課
1.教師向學生講述本課的目的是為了欣賞和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
2.老師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不同畫種的再現性美術作品并出示課題。
3.請學生談談感受。
三、知識要點講解
1.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術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經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選擇、提煉、概括、改造等藝術加工。
2.優秀的再現性美術作品要形神兼備。再現性美術作品不僅要真實生動地表現外部特征,還要表現對象的精神、性格和氣質。
3.再現性美術作品強調“情”的感受和“美”的體現。任何藝術作品都要以情動人,再現性美術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師講述并板書:1.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備3.“情”的感受“美”的體現
四、分析和討論再現性美術作品的表現特征及藝術效果
1.老師引導學生重點分析蔣兆和的《流民圖》和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流民圖》是中國畫,是以線條、墨色來再現形體、質感,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該作品創作于1942年到1943年,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踐踏了我國的半壁河山,中國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族的苦難激發了畫家創作這幅中國畫長卷。《開國大典》是油畫,以豐富的色彩層次,繪聲繪色地表現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為群眾歡迎的革命歷史畫。它表現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宏偉壯闊的場面,再現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一劃時代的一刻。
2.通過課件展示中國花鳥畫和油畫靜物,讓學生來談體會。
五、學生討論研究
要求學生把握再現性美術作品和表現性美術作品的區別和聯系及再現性美術作品和現實生活的區別和聯系。
六、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和討論,同學們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藝術家通過對生活素材進行藝術的提煉加工并融入藝術家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思想感情和時代的審美理想創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