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理家教案
教案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2、學習情況敘述與事理解說緊密結合的寫法。
3、了解太空生活,學習宇航員探索、奉獻和犧牲精神。
教學設想:
通過了解太空生活,讓學生熟悉太空的有關知識,感受宇航員的冒險精神、無畏精神、樂觀精神、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條理清晰,層次井然。
2、學習情況敘述與事理解說緊密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宇航員在太空中活動的情況,引起學生的想像。然后由我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導入。
二、字詞積累
1、給加點字注音
搓 拽 茬 吮吸 脈絡
灼燒 沮喪 著陸 牙齦 脈脈含情
2、解釋詞語
純粹 無暇顧及 沮喪 習以為常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總說自己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完全適應了太空生活。
第二部分(2—27)分說自己在太空中理家各方面的情況。
第三部分(28)寫自己作為“前線的冒險者”而必須作出的某種犧牲。
四、精讀第二部分
提問:這一部分作者分幾個層次來寫?概括其主要內容。
明確:這一部分可分五層。
第一層(2—9),寫自己在太空中跑步運動。
第二層(10—13),寫自己在太空中長高了。
第三層(14—18),寫自己在太空穿衣。
第三層(19—24),寫自己在太空中沐浴。
第四層(25—27),寫自己在太空中的睡眠。
五、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中最后一句話有什么作用?本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2.最后一段中“就這樣我在太空中生活了五個月”中的“就這樣”指的是怎樣的生活方式?
3.在太空艙內睡覺為什么要把“頭沖著那臺運行的風扇”呢?并運用你學過的物理知識,說說有的宇航員在睡覺時為什么會到處漂浮?
4、本文寫在“和平號”空間軌道站上“理家”的趣事,也就是寫吃食、跑步、穿衣、沐浴、刷牙、刮胡子、睡眠等似乎再平常不過的情況,這一切都與在地球上不同,你是否覺得很有趣味?能夠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有些什么意義?
明確:吃食、跑步等在地球上是再平常不過的,但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一切就都與在地球上不同了,在人們眼里顯得很有趣味。能夠在太空吃食、跑步等是太空遨游的需要,是星際旅行的需要,是人類向其他行星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www.x kb1.co m
5、文章最后說:“我們畢竟是在前線的冒險者。我們忙得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看上去怎樣或者聞起來怎樣。”試以“宇航員精神”為話題,發表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