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2、中秋起源——今夜月明人盡望
說法一——中秋源于帝王祭拜活動。中秋的由來,據說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朝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祭月原是帝王的禮制,后來達官文士也效仿,此風逐漸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tǒng)的活動。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
說法二——八月節(jié)的起源與興盛都和南京有關。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江南又稱八月節(jié),八月節(jié)的起源與興盛都和南京有關。作為歲時節(jié)令,中秋節(jié)形成較晚,但玩月這舉卻由來已久,東晉時,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傳至今影響最廣的賞月佳話,以至演化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樂以歡度的中秋節(jié)佳節(jié)。牛渚(今采石磯),漢時即屬丹陽郡秣陵(今南京)。《續(xù)漢書•郡國志》說,秣陵縣“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東晉于南京(當時叫建業(yè))建都,鎮(zhèn)守牛渚的謝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聽到有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贊賞,于是邀請過船,此人即是袁宏。他們一見如故,吟詩暢敘直達天明。當時謝尚身為鎮(zhèn)西將軍,而袁宏只是個靠運租為業(yè)的窮書生,由于對才能的尊重,他們這間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贊譽,從此名聲大振。謝尚玩月聞袁宏詠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趨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唐朝大詩人李白游抵金陵聞知此事,即賦詩曰:“昔聞牛渚泳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孫楚酒樓“玩月達曙”。唐歐陽詹作《玩月詩序》也說:“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宮,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玩月佳話。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jié),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jié)令,這就是中秋節(jié)的由來。
二、走進三峽
我眼中的三峽——我的眼里只要您
三峽,是長江三峽的簡稱,是長江自重慶奉節(jié)至湖北省宜昌市長約208公里的江段上所穿越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的總稱。她是萬里長江的黃金河段,是世界著名的峽谷和觀光旅游勝地。三峽因長江而存在;長江以三峽而驕傲。長江,中華之魂魄;三峽,長江之精靈。
三、走進電腦
1、了解電腦——世界真奇妙
第一臺計算機的誕生。1964年,在美國陸軍部的主持下,美國賓悉法尼亞大學的艾克特(ecket)和莫奇里(mauchley)成功地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簡稱為eniac,它占地170平方米,重28噸,耗電150kw,使用了18800個電子管,5000個繼電器,運算速度為5000次/秒。
電腦的發(fā)展歷史。第一代計算機: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問世到50年代末。特征:采用電子管為主要邏輯元件;使用機器語言編制程序。第二代計算機: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特征:用晶體管代替電子管;開始使用計算機高級語言。第三代計算機: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特征:用中、小規(guī)模集成電路代替分立元件晶體管;采用多道程序及并行處理等技術。第四代計算機:從1972年到今天。特征: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并行處理技術、多機系統(tǒng)、分布式計算機系統(tǒng)、計算網絡等;數(shù)據庫系統(tǒng)、分布式操作系統(tǒng)、高級語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