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敘事:寺庭步月
寫景:月下庭中景物 閑人 (苦悶心情)
抒情:點睛之筆
教學反思:學生能了解兩篇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了解兩篇短文的思想內容,并能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8 觀潮
教學目標
1、讀準難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爾”、“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詞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3、學習本文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4、學習結構得當,語言精練的特點。
5、錢江涌潮的奇偉壯麗,給我們以壯美的審美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6、學習錢江“弄潮兒”敢于與自然搏斗的人生態度和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分鐘)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的"錢江涌潮"。
二、簡介南宋觀潮盛事和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原籍濟南,后遷吳興(今屬浙江)。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等職,宋滅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觀潮》選自《武林舊事》,是他進入元朝后所寫。
三、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掌握正確的讀音,聽清節奏。
2.學生大聲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意。
(1)讀準字音:
雷霆(tínɡ) 楊誠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爾(shū) 一舸無跡(ɡě) 善泅(qiú) 僦賃(jiù lìn) 羅綺(qǐ) 鯨波(jīnɡ)
(2)辨明詞義:
既望(望,農歷十五;既望,農歷十六)
方其遠出海門(當……時)
則玉城雪嶺(城墻)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點點)
皆披發文身(畫著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江岸)
珠翠羅綺溢目(滿眼)
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逆流迎著潮水;忽隱忽現)
3.以小組為單位,質疑解難,教師可酌情給予指導。
4.選四位同學翻譯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訂正,熟悉文意。
四、目標完成過程
1.請學生概括每段的段意。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人眾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