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公開課教案
(五)探究蘇軾的心境10’
(1)師:蘇軾講了原因嗎?(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那么怎么理解“閑人”這一詞呢?(課文有注釋)
師:“清閑的人”。蘇軾的“閑”是有特殊背景的。(多媒體展示:)
師:可見,蘇軾在黃州的“閑”,是迫不得已的,“閑人”之說蘊含著郁郁不得志的悲涼感慨,可是作者并沒有悲嘆,而是自嘲、自慰。
(2)師:那么,蘇軾在黃州的“閑”,是不是閑極無聊,無所事事呢?老師查到了一點資料,請一位同學給大家念一下------( 多媒體展示:
師:這樣看來,蘇軾一點都不“閑”,反而很“忙”。那么“閑”字還該這樣理解?
(學生討論后明確:忙里偷閑——閑情雅致)
(3)師:在政治上受打擊、生活困窘的時候還能有閑情雅致,這樣的“閑人”又能有幾位呢?文中說“兩人者耳”。“閑”——看來很難做到,怎樣才能“閑”,蘇軾有沒有在文中告訴我們?(難度較大,學生一般很難發現。)(多媒體展示:
師:讓我們再次齊讀寫景的句子,由“景語”來體察“情語”
(描寫環境的句子)要求學生齊聲朗誦
師:“景語”流露出他怎樣的內心世界?(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從中點撥進而作出結論:
蘇軾心如“積水空明”,空明澄澈的美景體現了內心的寧靜曠達與明亮。
師:蘇軾一生歷貶八州,走過無數的窮山惡水,卻能始終做到隨緣自適,自得其樂:
你從這些詩詞中看到蘇軾怎樣的心境? (學生自由回答)
師:是呀!有了豁達的心境,在他的作品中就沒有了沮喪、抑郁。
(六)讓我們再次齊讀課文,感受作者的豁達心境。
師:蘇軾之所以成為名垂千古的人物,不僅在于他的政績和文章,更在于他的豁達而灑脫的人生觀。也讓你我用閑適的心情去發現生活的美,用灑脫去面對人生,用豁達去創造詩意的人生。
(多媒體展示:)
板書:一切景語皆情語
悲涼感慨
景語:空明澄澈 情語:“閑” 閑情雅致
寧靜曠達
(七)作業:拓展練習10’
請讀李白《游泰山》(組詩)和杜甫《望岳》根據“景語”對比兩位詩人不同的